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龍嘯大明> 第一三六章 追擊清軍(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三六章 追擊清軍(三) (2 / 2)

看到了穆陵軍的這個架式,圖爾格到是有些能理解,這樣確實能夠很有效的防備清軍的弓箭。但圖爾格還是難以理解,這個沒有縱深的陣式,怎麼能夠擋住清軍的衝擊呢?

其實這到也並不能怪圖爾格,因為他畢竟受這個時代和中國的傳統戰術限制,幾乎是不可能突破這個侷限性的。其實不止是中國,在世界各國,傳統的力量都是很難改變的,在二戰前夕,飛機的效能和航空母航技術都以經十分成熟,但世界海軍依然還是留行“巨炮重艦”理論,海戰仍然是戰艦的噸位和火炮的數量口徑來決定勝負。甚至還流傳著“飛機是炸不沉軍艦”這種荒謬的說法。於是世界列強都再比著製造噸位龐大,口徑巨粗火炮的戰列艦,才出現了一艘艘海上的巨無霸,不斷重新整理著噸位和火炮口徑的世界記錄。

就是依靠航母飛機取得了珍珠港勝利的鬼子,仍然沒有認清航空母航的鉅作用,還把鉅額資源都投入到製造兩艘巨型戰列艦上。就可見一斑了。

在這方面,商毅無疑是佔了大便宜,一來他沒有那麼多的傳統限制,二束也跟本就不用他研究什麼新戰術,只需要把在另一時空裡經過歷史證明有效的經驗直接拿來運用也就行了。

而這種三排縱深的線形佈陣,其實是經過了近兩百年的摸索,一直到了十八世紀才開始在歐州各國廣泛使用的。在現在這個時候,刺刀還沒有出現,因此歐州各國仍然在使用長槍兵和火槍兵的混合列陣。縱深一般都在五到六排。而長槍手和火槍手的比例為一比一或是一比二。

只是商毅以經提數年給火槍兵配上刺刀,因此在近戰中,火槍兵也有足夠自保的能力了,因此也就能夠釆用三排縱深的線型佈陣了。

這時清軍的進攻人馬以經脫離了主陣,劉錫跟著淸軍打了十多年仗,也算是經驗豐富了,當下命令三百騎兵打頭,步軍再後,開始向穆陵軍衝擊而去。

三百騎兵控制著戰馬,邁著小碎步,逐漸越過了步軍,衝在了前面。

但就在這時,穆陵軍陣中響起了一連串霹靂似的連珠巨響,速度生成了大量的硝煙。漢軍的裝配要比滿八旗差得多,好得也不過就是一層鐵甲,差的只有棉甲或皮甲。在百步以內,根本就防不住魯密銃的打擊。槍聲響過之後,在最前排的幾十名騎兵,立刻發出一聲慘叫,從馬背上落下,還有十幾匹戰馬,也同樣悲鳴著倒下。身上無一例外的都出現了一個拳頭大小的血窟窿。還有幾名一時沒有斷聲的清兵,發出哀號一般的慘叫聲,躺在地上痛苦的翻滾著。

圖爾格也不禁有些震驚,這時雙方的距離沒有一百步也有九十步,明軍的火銃居然可以打到這麼遠嗎?或許這就是明軍擺出這樣一個毫無縱深的陣式的原因吧!不過圖爾格也不打算收兵,因為他還打算看看,明軍這樣的佈陣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反正漢軍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用來當炮灰的嗎?

悲哀的是,明知道自己是炮灰,但漢軍卻不敢反抗,只能咬著牙向前衝。因為能夠被列為漢軍八旗的漢族士兵都是在滿清的統治下,生活了十年以上的漢族人,他們的父母妻兒都在滿清,跟本就不能反抗。

而且清軍的軍紀也極為嚴厲,進攻的命令下達之後,如果不萎縮不前,將會有督陣隊當場斬首。衝上去說不定還能夠拼個活命,而不衝只會是死路一條,因此明知道是九死一生,但漢軍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向前衝去。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是漢軍,在明軍中百無一是,而一但投降了滿清,就立刻像是脫胎換骨一樣,個個都變得勇冠三軍起來。

剩餘的騎兵也不顧等待步兵了,一個個拼命打馬,向前衝去,只能儘早衝過這段距離,殺到明軍陣中,和明軍展開近戰。

只可惜連剛才布薩癸的一千騎軍進攻都被穆陵軍的火槍隊給硬生生擋住,對付這區區二三百騎兵自然是不在話下。就在騎兵的快速衝擊面前,穆陵軍的火槍手們依舊是從容的射擊、換槍、填彈、換槍、再射擊。槍聲也密如爆豆一般的響個不停,而清軍的騎兵卻像是被割草一樣,人和戰馬都接二連三的倒地不起,只用了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整個騎兵隊競然無一倖免,全部都喪生在穆陵軍的火銃之下,基本上沒有人可以衝到離穆陵兵的陣式三十步以內去。

而在整個戰場上留下了遍地的屍身和死馬,只有二三十匹無主的戰馬在戰場的孤零零的遊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