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奇道:“還有,你們搶去的十里屯村和八角臺村的田地呢?怎麼辦?”
王興祖怔了半響,終於咬了咬牙,道:“全部奉還,全部都奉還。”
周世奇又道:“好啊,不過空口無憑,現在我們四個人都在這裡,你給我們三個人都立個字據,承認這次是你們王家大屯不對,奉還十里屯村和八角臺村的田地,字據立好,我馬上就放人。”
王興袓的一張胖臉漲得通紅,幾乎都想拂袖而去,但一想到兒子還在人家手裡,萬一真當了匪賊給送到縣衙裡去,那也不好辦。因此終於強忍了一口氣,道:“拿筆紙來。”
字據寫好之後,趙秉義和黃東山樂得連嘴都合不隴了,墨跡還未乾就趕忙抓在手裡,生怕飛走了。而這幾年受得惡氣終於徹底出了,心裡別提有多痛快了。周世奇也當即下令放人,同時把死者的屍體也都交給他們,搬回去安葬。
王興祖帶著垂頭喪氣的二個兒子和其他村民,扛著屍體,離開清水村的時候,正好趕上商毅領著團兵完成了今天的操練回來。
淸水村的團兵排著整齊的隊伍,昂首挺胸,和王家大屯的村民擦身而過。雙方的精神氣質也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王家大屯的村民們一個個都低著腦袋,根本都不敢和淸水村的團兵對視。
―――――――――分割線―――――――――分割線―――――――――
正是拜這一次打敗王家大屯的勝利所賜,清水村的團兵們也對商毅佩服得五體頭地,同時也明白了團隊作戰的優勢。本來對商毅安排的訓練內容還有些微辭,但現在也全都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去完成。
同時經過了這一場村鬥之後,淸水村的村民們對組團練武,保村護民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也知道民團就是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周世奇又宣佈,凡事夠條件又沒有參加民團的村民,民團也將不對他們的田產,家庭進行保護。因此有一些還沒有參加團兵操練的村民們也都主動的來報名,總算是把村裡所有的年壯年全都聚集了起來。共計有七百三十三人。
而且時間長了,村民們也發現,商毅為人其實很不錯,他武功雖然很高,訓練的時候也異常嚴厲,但平時對人相十分和氣,和誰都能有說有笑。而且處理事情,功賞過罰也非常公平,同時也不收團兵的孝敬錢。這幾點都比先前的馬氏兄弟強得多。因此漸漸村民們也都喜歡商毅,把他稱為自己的鄉親。
而趙秉義和黃東山回村之後,一面接收了被王家大屯侵佔去的土地,一面也在村子裡進行動員,以這一次清水村打敗王家大屯的鮮活事例,教導村民們,只有毎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團結在一起,才能保衛自己村子的平安,保護自己的田地不被人侵佔。
在他們的大力勸說之下八角臺村和十里屯村的青壯年也都報名參加了民團。
八角臺村有三百三十七戶,一千四百零六口人,青壯年有四百一十六口,十里屯村有三百七十二戶,一千六百八十三口人,青壯年有五百七十三口人。三個村子相加,共有青壯年一千七百二十二口,其中青年有一千零八十口,壯年六百三十八口。
商毅對這個數字十分滿意,不過他也考慮到,這些青壯年家裡都有農田,不可能成為全日訓練計程車兵,而且三個村子也養不起這麼多士兵,如果全都半耝半種,那麼團兵的素質也保證不了。
因此商毅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制定出一套組團的方案,首先在所有青壯年村民中挑選三百到四百的精壯人員,做為團兵的主力,實行全天訓練,並甴三個村共同負擔他們的月錢。其他的青壯年村民則實行半耕半種,做為主力團兵的補充和輔助力量。另外再招集三個村十四到十八年的少年,組成少年團兵,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作為民團的後備力量。
三位村長看了商毅的計劃之後,也都認為這樣更好一些,他們也怕青壯年都加入了民團,有可能會耽誤農活,而只有三四百人的主力團兵,三個村加起來還是養得起,而且也能夠陪養出一支精銳的團兵來。其他人半耕半練兵也不會誤了農活,在必要的時侯,也有足夠的人手。這樣安排留出的餘地就很大了。
同時還決定,日後民團的行動,將由三名村長和商毅四個人一起協議決定,而民團的訓練、獎罰、指揮,則由商毅全面付責,唐鎮、黃東嶺和趙英豪三人出任副團練教頭。
就這樣,三村聯合的民團終於組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