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卿忍不住道:“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時不是在湖廣嗎?從來沒有到過山東啊!而且韃子是在遼東,離我們山東還有幾千裡遠,又有長城、京師相隔,朝廷還有十幾萬大軍鎮守邊境,韃子又怎麼會到我們山東來呢?”
商毅微微笑道:“李自成和張獻忠本是流寇,居無定所,今天在陝西,明天在中原,誰敢保證他們不會殺到山東來。至於韃子,就算崇禎二年(1629年)的那一次不算,在崇禎七年(1634年),九年(1636年),十一年(1638年),韃子以經有三次入關奔襲劫掠,那一次朝廷大軍能夠抵擋得住。而且最後一次,韃子不就打到了山東嗎?如果當時不是安慶的史撫臺(史可法)守住了徐州,只怕韃子都以經打到了江淮。如今以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如果我估計不算,在今年年底以前,韃子必會再次入關奔襲。”
周少卿沒想到商毅會對淸軍入關奔襲的時間和次數這麼清楚,一時也不到應如何應對,周士奇卻嘆了一口氣,自己的長子或許是塊讀書的料,但對世事練達卻都不甚精通,前幾次淸軍入關奔襲的時候,他都只在苦讀聖賢之書,根本沒去理會。論人情世故,他還不如小兒子來得明白。看來日後還需要自已多多指導,否則以後在官場上可是要吃大虧的。
不過商毅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自己到確實是有些低估了他,於是周世奇問道:“商賢侄,這韃子入關奔襲,連朝廷大軍也奈何不了他們,我們練些村兵鄉勇,又能有什麼用呢?”
商毅聽他這麼問,也鬆了一口氣,說明周世奇重視自已的這番話了。因為商毅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中,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名農民軍的大佬級人物到是都沒有到過山東,但清軍卻是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十月,開始了在正式入關之前的最後一次入關奔襲,席捲北直隸、山東地區。雖然這次入關奔襲,清軍首先還是從北直隸地區開始,但估計也就是在過年前後就會到達山東地區,留給自己準備的時間不多,必須得到周世奇的全力支援才行。
因此商毅道:“不管怎樣,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要好,村兵鄉勇固然不能與韃子相抗,但如果訓練得當,也末必不能護村保民,就算是逃避他鄉,有村兵鄉勇保護,一路上也要安全一些,總比難民流亡要強得多啊!”
周世奇和唐鎮互相看了一眼,心裡都肯定商毅說確實不錯。現在大明境內賊匪四起,遍地烽煙,李自成和張獻忠以經各自擁兵數十萬,聲勢浩大,就連剿賊的干將左良玉都不是對手了,雖然說他們現在都在中原湖廣一帶活動,但保不齊那一天殺進山東來。
至於淸軍,周世奇更是深有體會,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打到山東的時候,他幾乎都做好了在縣城裡殉城的準備。幸好清軍只顧著去劫掠濟南府,看不上他這個小縣城,才僥倖逃脫。也正是那一次,周世奇才對大明朝廷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才索性就辭官不做。
當然他也知道商毅說這番話的意思,想要抵擋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樣的巨寇,或是滿淸鐵騎,一般的訓練是不行的,必須嚴格要求,同時裝配待遇也和一般的村兵不一樣。但商毅說的也有道理,就算訓練的鄉勇村兵抵抗不住淸軍,但至少在逃難的時候有一支可以保護全村人的軍隊力量。而他說這些話,也表明有意擔任這個團練教師的職務,只是看自己支不支援。
周世奇正要說話,忽然外面一陣沉重而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外面有家人道:“兩位教師爺,今天的操練完了嗎?”
有一個人甕聲甕氣道:“太公呢?太公在嗎?”
周世奇臉上微微變色,這個時候兩位教師到家裡來找自己,是什麼事情,莫非他們都到自己要另請高明嗎?因此也下意識的看了商毅和唐鎮一眼。
唐鎮和商毅也互相看了一眼,都明白對方的意思,唐鎮道:“姨姐夫,總是要碰面的,讓他們進來吧!”
周世奇點了點頭,對身邊一個家丁示意了一下,那家丁立刻轉身出去。
唐鎮立刻又道:“姨姐夫,那兩位教師又打算怎樣對待呢?”
周世奇還沒有說話,周少卿己道:“能者上庸者下,還有什麼好說的,誰去誰留,自然就是看他們的本事情了。”他的骨子裡還有著一股讀書人的淸高,對商毅本來就有些小視,剛才被商毅搶白了一頓,心裡自然也有些不舒服,又見商毅年輕,心想他能有什麼本事,不如叫那兩個教師來教訓他一頓。
其實周世奇心裡也是這麼想的,雖然他對商毅的見識、談吐都十分滿意,不過畢竟沒有見過商毅的本事,也想讓他和兩位教師比試一下,但這話也不好直說,見兒子先說了,道:“商賢侄,不是老夫信不過你,這是這麼大一個村子,四五百戶人家,如果要更換教師,總要給其他人一個交待吧。”
商毅微微一笑,正要說話,這時那個家丁己領著兩位教師進來。周世奇立刻起身,拱了拱手,道:“兩位馬教師,你們來了,快請入席。”
家人十分知趣,早就加上了兩付碗筷椅子。兩人也不客氣,一屁股就坐了下來。商毅看這兩人,大約三十五六歲的年紀,個頭也不小,差不多有一米七五左右,而且膀大腰粗,敦敦實實。商毅雖然比他們高不了多少,但卻略顯削瘦,因此看起來似乎比他們高得多。
周世奇像眾人介紹道:“這就是我們村裡請的兩名武藝教師,馬百七,馬八十。”
商毅向兩人稍稍點頭,心裡卻覺得有些好笑,到不是這兩兄弟是以數字為名,因為在明朝一般百姓用數字為名的情況十分普通,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本名就叫朱重八,朱元璋的老爹就叫朱五四,還有朱元璋當年的勁敵陳友諒的本名叫陳四九,都是這樣。只不過這哥兩的名字加起來,不就是二百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