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4年已過。
趙佶這貨,好像真是愛上了打仗。
也有可能是這滿朝文武真的傷趙佶夠深,讓趙佶在這四年時間裡,僅僅回了汴梁兩趟。
這不得不回的兩趟當中,還有一趟是趙桓病重,趙佶不得不返回汴梁主持大局,另立太子。
要不然趙佶估計都不會回來。
摸著手下汴梁城的城牆,趙榛的思緒,卻飄到了西夏的興慶府外(今銀川)。
趙佶到了平涼,在童貫的排程下,成功的和種家軍折家軍會師碰面。
為了能夠打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趙佶更是狠下心來,在軍中跟著士卒們一同訓練了三月。
端的是給西軍打了一波雞血。
讓整個大宋的西部軍隊,都為之亢奮折服。
雖說趙佶這是因為童貫就是這麼幹,和士卒同訓同吃同寢,才融入了西軍的緣故才這麼幹。
可這也跟趙榛表明了趙佶的決心。
雖說之後的趙佶就又開始不當人了起來,可是不論如何說,趙佶至少帶著西軍們吃香的喝辣的,一路吃著火鍋唱著歌,將兵鋒推進了西夏境內。
韋州,再度回到了大宋的懷抱。
靜塞軍司雖然回來了,可是此時的大宋,卻沒了那支能夠硬鋼遼國精銳的靜塞軍。
花了三年半時間,兵圍興慶府。
由於趙佶在汴梁開了殺戒,跑到西夏這一段時間裡,不留俘虜一概殺無赦的做法,導致西夏人的強烈敵意。
大軍圍困興慶府近半年,卻一直沒有攻下興慶府。
甚至以被趙榛收編的皇城司探子打聽來的情報,西夏皇帝李乾順還在興慶府小日子過的美滋滋兒的,根本不把城外的宋軍當一回事。
對這一點,趙榛倒是覺得能夠理解。
畢竟花了三年半的時間,才從平涼打到興慶府……這已經是個足夠扯淡的事情了。
平涼大概位置,就是後世甘肅省平涼市的位置。
興慶府就是後世寧夏省銀川位置。
直線距離……八百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