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就見楊彪長袖一甩,大踏步的向門外走去。
見楊彪就這麼走了,曹操是百般焦急。
剛要上前勸說,卻見坐在身後的高順也跟著站了起來,朝他抱拳說道:
“唉!既然華將軍不在了,高某也就不打擾了。將軍多多保重,咱們……後會有期!”
倘若楊彪不走,他們以七萬戰九萬,再加上有城郭相助,想要守住許昌並不算難。
只要曹軍獲勝了,作為援軍,高順也能分一杯羹,所以他一開始並沒有打算離開。
但現在楊彪一走,場上局勢立刻發生了變化。
兩萬兵力雖看似不多,但真要走了,那許昌就只剩五萬人了。
跟袁軍的九萬大軍相比,只有對方的一半。
換句話說,一旦打起來,每位曹軍都得同時應對兩名敵軍!
如此差距,無論在心理上還紙面上,都令人壓力倍增。
所以幾經權衡之後,為了穩妥起見,高順也選擇加入了退兵行列。
既然勝算不大,倒不如早點抽身,離開此地,免得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見高順也要離開,站在場內的曹操頓時有種欲哭無淚之感。
當即追上前去展開遊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希望二人回心轉意。
但遺憾的是,高、楊二人均未動搖,最終還是鐵石心腸的離開了書房。
只留下曹操一人滿面愁容的靠著門框,口中喃喃自語道:
“唉!華老弟,你要是還活著……那該多好啊!”
……
次日,楊彪和高順一早便帶兵離開了許昌。
這對駐守許昌的曹軍而言,簡直就是天大的噩耗,每個人眼中都閃著憂慮與失望。
但對十里之外的袁軍來說,卻是一個極好的訊息!
聞訊後,二袁與陸普當即展開討論,僅用了半個時辰便定好了進攻方案:
即刻出兵八萬,均分四路,攻打四面城門。
另有一萬留在營內,以備不時之需。
而曹操這邊,也早就料到敵軍會趁機來犯。
所以他一早就將兵士調回城內,分佈於城門之下,等待著敵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