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僅武藝高強、精神抖擻,而且充滿了朝氣,有一股勢不可擋的魄力。
可今天呢,坐在他面前的這位趙護軍,就好似霜打的茄子一般,看上去是又蔫又軟,不僅雙目無神,臉上也沒有半點的活力。
見到此景,華興先是一聲暗歎。
待衛兵全部離去,他才起身走到了對方身前,俯身親手解開了綁在趙護軍手腳上的繩索,口中還一併說道:
“多日不見,趙護軍看上去憔悴了不少啊?”
沒想到華興竟會親自幫自己解去繩索,趙護軍明顯愣了一下,可還不等他做出反應,就聽華興二次問道:
“怎麼?是因為吃不習慣?還是口糧不夠?”
聽對方問起此事,趙護軍則一邊搖頭一邊低聲回道:
“唉,都不是的。在下狀態不佳,與身體無關,只是心裡不暢罷了。”
趙護軍雖隸屬幽州,但他與關、張不同,他本身和華興並沒有深仇大恨,所以在態度上不像關、張那般的惡劣。
再加上幾次接觸下來,趙護軍對華興的武藝及治軍之道也心存欽佩,所以面對華興的詢問,他並未隱瞞,而是實打實的道出了心中感受。
“心中不暢?”華興明知故問道:“可是因為剛才的贖金一事?”
關於贖金之事,趙護軍很清楚,他本不該跟“敵人”抱怨的。
可是主公的做法,實在是讓他難以接受,要是不說出來,他心裡面真的是堵的厲害。
所以,在糾結了三五秒後,趙護軍最終還是放棄了忍耐,當著華興的面,發起了牢騷:
“唉!正是此事!我雖然只是個小護軍,但好歹也是軍中的將領。主公這次若是一個人都不贖,那我也不說什麼。可現在呢,開價百兩的兩位將軍,他都花錢贖了,可唯獨將我留在此處。華將軍,我趙某……真的就那麼差嗎?我這一身武藝和一腔熱血,真的連一兩紋銀都不值麼?”
說句實話,華興其實也不太理解,公孫瓚為何沒有贖回這位趙護軍。
幾次交手下來,華興早就發現這位趙護軍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是有勇有謀,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他的官職並非將軍!
按照華興制定的規則,只要不是將軍,其他人等都是一兩銀子就能贖回。
所以在華興看來,眼前這位趙護軍絕對是價效比最高的一位,就算再缺銀子,也應該將他贖走才是。
但遺憾的是,也不知公孫瓚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他最終還是放棄了此人,將趙護軍留在了牢中自生自滅。
這對趙護軍來說,宛如一道晴天霹靂,打的他是萬念俱灰、心如死水。
但對華興而言,這卻是一樁好事,也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如此優秀的人才,既然公孫瓚不要,華興定不會再跟對方客氣,當場展開了招募攻勢:
“趙護軍,公孫瓚此舉雖是冷血無情,但對你來說,其實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