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雖性情自大,但據老夫瞭解,他倒是一個恩怨分明之人。老夫相信,在得知聖上幫助過自己後,袁紹對聖上的態度定會有所改觀,將來絕不會再重提廢帝一事。”
“哦,原來伏大人是想以此法……討好袁紹啊?”
聽到這兒,劉協才終於明白了伏完的良苦用心,臉上也劃過了一抹淡淡的苦笑。
“唉!老夫知道,此法是有些委屈聖上了。”見狀,伏完也是一臉無奈的道:“但為了保住帝位……咱們也再無它法啊。”
“那為何不下令讓袁紹出兵呢?說不定有了咱們的幫助,公孫瓚就能取勝了呢?”劉協還是有些不太甘心的道。
“這一點……老夫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在老夫看來,即使袁紹少上幾千兵力,公孫瓚也無把握戰勝對方。所以為了保險起見,老夫認為還是應該幫助勝率更大的袁紹最為穩妥。”伏完皺著眉頭如實回道。
聽伏完這麼一講,劉協也感覺不無道理,只得一聲暗歎,點頭放棄了掙扎。
可剛想答應此事,腦中又冒出另外一事:
“對了伏大人,萬一公孫瓚不肯出兵,或者找理由推脫過去,咱們不就白忙乎了?”
“若只是一道普通聖令,公孫瓚多半會找藉口推脫。為了防止此類情況發生,老夫已為聖上擬好了聖令。”
說到這兒,就見伏完從懷中取出一張寫滿字跡的草紙,並交到了劉協手中。
紙上字數不少,共有三點大意:
第一,鐶轅鐵脈被賊人佔據,望公孫瓚替漢室奪回;
第二,若能成功奪回鐵礦,朝廷重重有獎;
第三,若公孫瓚不肯在一個月內出兵討賊,則視為背叛漢室。
朝廷不僅會罷免公孫瓚的官職,還會廣發檄文,邀請其他諸侯前去討伐,不給對方生還的機會。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此文前兩條還好說,可是第三條實在是太狠了。
換句話說,如果公孫瓚不肯發兵討賊,他很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多出若干個敵人。
原本對付一個袁本初,就已經夠吃力了,若再多幾個敵人出來,公孫瓚肯定無力應對。
所以就算再不情願,接到這張“威脅令”後,公孫瓚也不得不出兵討賊,絕不敢視而不見。
讀完這則聖令,劉協剛才的擔憂是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