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先生的事情很快便在京城裡徹底傳開了。
這一次的黑料證據十足,可是完完全全的將清河先生錘的翻不了身了。
眾人眼看著官府的人從清河先生的府裡帶出來了一個個被他關起來毒啞了的代筆,聽聞了清河先生造的孽,又聯想到上一次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後,瞬間對他這個人嗤之以鼻。
之後,只要清河先生這個名字一出現,伴隨而來的便是唾棄咒罵聲。
京城中那些文人才子更是因為嫌棄清河先生這種人的存在太過汙眼,給他們抹了黑,一個個的專門開起了吐槽清河先生的詩會。
大家更是聯名上,書,要求官府嚴懲清河先生,務必給大家一個交代。
當然,不僅大家這麼想,張奎張大人也是這麼想的。
他將此事報到了刑部之後,刑部的人斟酌良久,終是將此事寫了摺子遞到了當朝天子面前。
齊衡看到這個摺子時,也是氣的胸口發悶,心氣難平。
這等沽名釣譽之輩竟然一直好端端的活著,還活著聲名鵲起。
他這般會偽裝,簡直是將天下人當傻子一般在欺騙,玩弄。
一想到他為了一己之私竟然暗中殘害了那麼多人的性命,還迫使了那麼多優秀的學子成為他的代筆,淪落至此,齊衡就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
這種人,實在是為天下文人之不恥。
若是此番不加嚴懲的話,以後大齊國的文壇會是如何,他壓根不敢想。
天下這麼大,難保不會有其他的清河先生存在。
作為朝廷用來選拔人才的科舉中,誰知道有沒有各種的藏汙納垢呢?
一時間,齊衡的心中閃過了千萬般的念頭。
思索良久,齊衡下了一道聖旨。
三日後,當眾問斬清河先生。
問斬的方式是車裂。
這算得上一項酷刑了。
可是沒辦法,要怪就怪清河先生自己非要作死。
好端端的人不當,偏要整出這麼多么蛾子來。
陛下明顯是拿他殺雞儆猴呢。
除了清河先生被問斬之外,齊衡當下又傳喚了內閣大學士,翰林學士,左相右相以及國子監祭酒等商議國事。
緊接著沒多久,朝中便傳來了科舉改革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