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道:“陳廷敬在山西陽曲發現那裡推行大戶統籌錢糧的好辦法,陽曲的錢糧年年如期如數入庫!陳廷敬知道朝廷當務之急是籌集軍餉,便寫了摺子,快馬送了回來!陳廷敬奏摺在此,恭請皇上御覽!”
張善德接過奏摺,呈給皇上。皇上看著奏摺,喜得連連拍案,道:“好啊,年年如數完糧納稅,卻不用官府派人催繳!”
明珠說:“正是皇上《聖諭十六條》諭示的,完錢糧以省科催!”
皇上不禁站了起來,在殿上來回走著:“朕要好好獎賞陳廷敬!還要好好地賞那個戴孟雄!咦,明珠,你這個吏部尚書,知道戴孟雄是哪科進士嗎?”
明珠回道:“啟奏皇上,戴孟雄的監生、知縣都是捐的!”
皇上聽了,更是叫好不迭:“捐的?你看你看,常有書生寫文章罵朝廷,說朝廷賣官鬻爵!難道花錢買的官就沒有好官?戴孟雄就是好官嘛!而且是幹才,可為大用!”
明珠等三位大臣齊頌皇上英明。皇上又道:“眼下朝廷需要用錢,又不能無故向百姓增加攤派。有錢人家,既出錢捐官幫朝廷解燃眉之急,又能好好地做官,有什麼不好?”
明珠奏道:“皇上,臣以為應把大戶統籌的辦法發往各省參照!”
皇上搓手擊掌,連連點頭道:“好!准奏!速將這個辦法發往各省參照!真是老祖宗保佑啊!陳廷敬此去山西,發現了陽曲大戶統籌的好辦法!各省都參照了這個法子,就不愁錢糧入不了庫,軍餉就有了保證!剿滅吳三桂,指日可待!”
明珠瞅著皇上高興,又道:“皇上,臣還有一事要奏。陳廷敬這回可立了大功,臣以為應準他將功折過,官復原職!”
皇上笑道:“豈止官復原職!朕還要重重賞他!百姓捐建龍亭出在陽曲,大戶統籌錢糧的辦法也出在陽曲,可見戴孟雄治縣有方嘛!朕還要重重地賞戴孟雄!”
兩日之後,明珠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跑到乾清宮要見皇上。皇上聽得張善德奏報,不知又出了什麼大事。明珠低頭進了宮,徑直去了西暖閣,跪在皇上面前,道:“皇上萬萬恕罪!”
皇上問道:“明珠,你好好的,有什麼罪呀!”
明珠叩頭不止,說:“那個大戶統籌辦法,萬萬行不得!”
皇上大驚,問道:“大戶統籌是陳廷敬在陽曲親眼所見,陳廷敬摺子上的票擬是你寫的,怎麼突然又行不得了?”
明珠道:“微臣料事欠周,罪該萬死!正是陳廷敬自己說此法不能推行。陳廷敬謀事縝密,他上奏大戶統籌辦法之後,發現其中有詐,隨即又送了個摺子回來。這個摺子臣也是才看到,知道大事不好!不能怪陳廷敬,只能怪微臣!”
皇上把摺子狠狠摔在地上,道:“這是讓朕下不了臺!陳廷敬!朕平日總說他老成持重,他怎麼能拿大事當兒戲!前日發往各省的官文,今日又讓朕收回來作廢?朝令夕改,朕今後說話還有誰聽!朝廷的法令還有誰聽!”
明珠哭泣道:“皇上,不收回大戶統籌辦法,就會貽害蒼生哪!”
皇上圓睜龍眼,道:“不!不能收回!明珠,你成心讓朕出醜?”
明珠叩頭請罪,不敢抬眼。皇上消消氣,稍稍平和些了,才說:“傳朕諭旨,各省不得強制大戶統籌,全憑自願;凡自願統籌皇糧國稅的大戶,不得藉端盤剝百姓,違者嚴懲!”
明珠領旨而退,仍聽得皇上在裡頭叫罵。
夜裡,皇上在乾清宮密召張英,道:“朕這幾日甚是煩躁!食不甘味,寢不安席!雲南戰事緊急,朝廷籌餉又無高招。好不容易弄出個大戶統籌,卻是惡吏劣紳盤剝鄉民的壞手段!”
張英奏道:“臣以為,完糧納稅科催之法固然重要,最要緊的還是民力有無所取。朝廷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是江山穩固之根本。只要民生富足,朝廷不愁沒有錢糧。”
皇上雖是點頭,心思卻在別處,道:“朕這會兒召你來,想說說陳廷敬的事兒。陳廷敬前後兩個摺子,你都沒有看見,怎會如此湊巧?”
張英道:“正好那幾日臣不當值。臣只能說沒看見,別的猜測的話,臣不能亂說。”
皇上說:“這裡只有朕與你,也不用擔心隔牆有耳。你說句實話,真會如此湊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