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秣馬南宋>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歸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歸附 (2 / 3)

“當然不是扣下,而是大哥多少需要讓汪德臣做點什麼吧?”王三彷彿看著一個不成器的徒弟很無奈的說道。

“做些什麼?”石斌聽後沉吟道。這時他算是明白了王三話裡的意思,原來是要汪德臣交一份‘投名狀’。

“王三,我已經允諾他不必臨陣倒戈只需做個看客,難道要出爾反爾讓他突襲忽必烈的大營?”石斌很不高興的問道。

“當然不是!大哥,你可以讓他做點別的。小弟可以肯定的說,若是你不要他交一份投名狀,他也會寢食難安的。”王三很認真的說道。

不交投名狀也會寢食難安?這話可是第一次聽說,石斌明顯不懂其中奧妙,有些摸不著頭腦。

“大哥,任何人想融入集體都需要有貢獻,否則就會一直是個外人,就會受到排斥,這種感覺非常不好,也容易讓此人再次反叛,所以小弟以為你還是命汪德臣提一份投名狀才合適。”

原來是讓汪德臣能安心,石斌暗道。既然王三言之有理石斌只能命那親衛帶給汪德臣一個命令:必須交一份的投名狀,但不必臨陣倒戈。

收到命令的汪德臣雖然痛苦卻也高興,痛苦是不得不當叛臣,高興是石斌要他交投名狀說明絕對接受其投靠,不會秋後算賬,而他也能放心的呆在大宋。

要他放下武器率軍投降非常簡單。繳械之後讓出一條路讓忽必烈和石斌去交戰便是,但是交什麼做投名狀讓汪德臣躊躇不已。此時他腦中閃現了兩個詞“兀良哈臺頭顱”、‘糧草’。是取了兀良哈臺的頭顱做投名狀還是焚了元人的糧草做投名狀?

想了許久汪德臣還是沒做出決定,那送信的親兵提議既不殺兀良哈臺也不焚燒元人糧草,而是將進入糧倉的令牌和口令告訴石斌,讓石斌自己去焚糧。

這個折中的辦法讓汪德臣眼前一亮,立刻命令那親兵給石斌送去了令牌和口令。

得到汪德臣的這個投名狀石斌並不是很滿意,畢竟哪裡有投名狀是別人幫忙拿的?應該是投靠之人自己拿。不想將汪德臣逼得太緊,故而石斌也用了一個折中之法:命汪德臣率兩百親衛隨自己一起去焚糧,他的任務就是詐開糧庫的門。

汪德臣明白這個命令是石斌最大的讓步,所以立刻出營與石斌匯合,帶石斌去了元人的糧庫。

有了汪德臣這個內應火燒糧草是毫無懸念的,一夜之間元人五十萬石糧草被焚燒殆盡,頓時軍心大亂。雖然忽必烈還能保證士卒不立刻潰散卻也無法讓他們再有戰心。

既然如此忽必烈則毫不遲疑率軍撤退,並且命偵騎查探百里外有無敵情。

這個情況是石斌萬萬沒有想到的,沒想到威名赫赫的忽必烈居然如此冷靜,糧草一沒可以不顧臉面的拔馬就撤。其實按石斌之前的想法,忽必烈只要能穩住大營,肯定還能在大理國內徵集到十五萬石糧草,應該還能支援半年絕不該如此慌忙逃竄。

會不會是忽必烈的引蛇出洞之計?石斌疑惑了。他可不想好不容易得來的大好局面因為輕敵冒進而喪失,於是立刻將王三、許風叫進房中商議。

“王三,如今忽必烈倉惶撤軍,你怎麼看?”

“大人,以卑職之見此乃忽必烈的引蛇出洞之計。”王三很肯定的說道。

“我也是如此想,不過我還想聽聽你的分析。”

“是,大人。忽必烈此人勇謀兼備,多次以弱勝強、反敗為勝。可謂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這次我們雖然焚了他五十萬石糧草但是他應該仍能在一月之內徵集十餘萬石糧草支援數月,所以絕不該如此倉惶撤退。而且他這次撤退後軍凌亂全無章法與其傳統領兵風格不符,所以卑職肯定這是他引蛇出洞之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