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李自成:全十冊> 招降失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招降失敗 (4 / 14)

又一個將領問道:“山海衛是一個小城,流賊哄傳有二十萬人,少說也有十幾萬,我們能否在山海衛城下作戰,請大人再考慮。”

吳三桂冷冷一笑:“本鎮自有良策。戰爭打起來,我們必勝,流賊必敗。流賊一敗,將不可收拾,那時北京就可以收復了。”

有人似乎明白了吳三桂的用兵方略,有人還不甚明白,互相交換眼色。吳三桂知道他們心中存疑,接著說道:

“我已經派人探知,北朝正在集中兵力。想來他們獲知北京失陷,必會傾巢出動。倘若李自成來到山海關與我們決戰,我們只要堅持數日,北朝人馬將從某個長城缺口直搗北京。彼時北京城內空虛,李自成必定倉惶退兵。而西邊既有清兵攔頭痛擊,東邊又有我軍追趕,流賊豈能不敗?即使北朝不從長城缺口南下,而在長城以外駐紮,我們也可差人前去借兵。歷史上向外人借兵的事並不少見。我們常聽說古人有一個申包胥,吳國滅了楚國後,他就向秦國借兵,結果把吳國打敗,楚國又恢復了。難道我吳三桂就不能做申包胥麼?何況我有數萬精兵在手,比申包胥強百倍。只要有北朝出兵,我們定可驅逐流賊,恢復明室。事後也不過以金銀報答北朝罷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可立於不敗之地,只等李自成前來自投羅網。”

將領和幕僚們聽了吳三桂的用兵方略,都十分佩服,連聲說:“好,好,這樣我們準能打勝仗!”

吳三桂接著說:“倘若李自成親自率領人馬到山海衛城外作戰,我們會打他個人仰馬翻!”

眾人十分振奮,紛紛說:“這樣用兵,十分妥當。”

當天五更以後,吳三桂將什麼人退駐永平,什麼人退守山海關都部署好了。命令一到,關寧人馬立刻到處搶劫,奸**女,放火燒燬村落。百姓在睡夢中驚醒,亂紛紛地往曠野中逃命。逃不及的,男的被殺死,女的被強姦。天明後,關寧兵退走了,玉田縣剩下一座空城,只見四野到處都是火光和濃煙,哭聲和咒罵……

第二十五章

吳三桂在玉田只停留三四天,就退回永平,將總督的兩千多督標人馬收為己有,自己又退回山海關。總督王永吉不願做他的食客,率領數十親信幕僚和家丁奴僕逃往天津。

吳三桂在山海關按兵不動,一面採取觀望政策,與李自成“虛與委蛇”,一面探聽北京與瀋陽的動靜。李自成知道吳三桂的重要性。為著爭取他的投降,將舉行登極大典的日期一再推遲,並且派遣唐通和張若麒攜帶四萬兩白銀,一千兩黃金,還帶了吳襄的一封書信,來向吳三桂勸降。

唐通和張若麒都是吳三桂的熟人,可以與吳三桂談些私話。唐通是兩年前援救錦州的八總兵之一,而張若麒是當時崇禎派到洪承疇身邊的監軍,一味催戰,應負松山兵潰的主要責任。他們雖然投降了李自成,但對新建的大順朝卻深懷二心。還有,他們表面上是奉永昌皇帝欽差前來犒軍和勸降,但暗中也是感到李自成一班人不是真正在開國創業,到北京後已經表現出種種弱點,他們想趁此機會探明吳三桂的真實思想,也好為自身預作打算。

唐通和張若麒來到之前一天,先派遣官員來向吳三桂通知訊息,要吳三桂事先知道大順皇帝欽差使者前來犒軍的到達時間。吳三桂此時已經決定不投降李自成,並探明清兵快要南下。他派了楊珅等數名文武官員馳赴數里外石河西岸的紅瓦店恭候迎接,但是他自己只在轅門外迎接,規模不大,也無鼓樂。唐通和張若麒一到,立刻明白吳三桂有意降低犒軍欽使的規格。他們的心中一涼,互相交換一個眼色,決定談話時留有餘地。

吳三桂愉快地收下了犒軍的金銀和大批綢緞及其他什物,並設盛宴款待唐、張二人。兩位犒軍欽差帶來的官員和士兵不過一百人,也分別設宴款待,平西伯另有賞賜。席上唐通和張若麒幾次談到大順皇上和牛丞相等期望吳三桂投降的殷切心情,吳三桂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不肯作明確回答。提到李自成時也只是尊稱“李王”,不稱皇上。楊珅在向兩位犒軍欽差敬酒時候,小聲說道:

“我家伯爺今晚另外在內宅設私宴恭候,與兩位大人密談。”

唐通和張若麒心中明白,就不再談勸降的話了。

宴會散席之後,兩位大順朝的犒軍欽差,連日鞍馬奔波,又加上到山海衛以後的應酬活動,十分疲勞。平西伯行轅為他們安排了舒適的下榻地方,讓他們痛快休息。二更過後,吳三桂差人來請他們進他的平西伯臨時公館的內宅吃酒,進行密談。

夜宴關防很嚴,吳三桂的親信文武也只有楊珅等三個人參加。開始不久,按照吳三桂事前吩咐,陳圓圓帶著一個丫環出來,為兩位客人斟酒。吳三桂決不是對朋友誇耀他有一位美妾,而是按中國的傳統習慣,表示他同唐通和張若麒是老友交情,不將他們作外人看待。

陳圓圓進來後,楊珅等盡皆起立。她體態輕盈,含笑斟酒之後,趕快退出,不妨礙男人們商談大事。

吳三桂先向張若麒說道:“張大人是進士出身,非我等碌碌武人可比。據你看,李王能夠穩坐天下麼?”

張若麒暫不回答這個重要問題,卻笑著說道:“伯爺是當今少年元戎,國家干城;如夫人是江南名……名……”他本來要說“名妓”二字,忽覺不妥,頓了一頓,接著說道:“江南名媛,國色天香。值赤眉入燕之前夕,承青眼於蛾眉。一時豔遇,千古佳話,實為戰場增色。”張若麒說完以後,自覺他的捧場話措辭適當,雅而不俗,自己先輕聲地笑了起來,然後舉杯向吳三桂和眾人敬酒。

吳三桂畢竟是武將出身,不能欣賞張若麒的高雅辭令,他將杯子端起來抿了一口,繼續問道:

“張大人,此刻我們是議論天下大事,在這裡所談的話,一個字也不會傳到外邊。你是有學問的人,如今為永昌王信任,掛新朝兵政府尚書銜前來犒軍。據你看,李自成能夠坐穩江山麼?”

張若麒笑笑,說:“我已投順李王,同李王就是君臣關係,臣不能私議其君呀!”

吳三桂並不深問,只是做出很親密的樣子說道:“目前天下紛擾,局勢變化莫測,大人也需要留個退步才是。唐大人,你說呢?”

“說個**,我是一時糊塗,誤上賊船!且不說別的,就說大順軍中只看重陝西老鄉,對新降順的將士竟視如奴隸,這一點就不是得天下的氣度。破了北京,又不願建都北京,念念不忘趕快返回西安。因為不想建都北京,所以才縱容從陝西來的人馬都駐在北京城內,任意搶劫財物,奸**女,拷掠官紳追贓。還沒有風吹草動,先把在北京搶掠的金銀運回西安。坐天下能是這樣?哼,坐我個**!”

唐通的話出自個人憤慨,並無意挑撥,但是吳三桂及其親信們卻心中猛烈震動。吳三桂轉向張若麒問道:

“張大人,是這樣麼?”

張若麒點點頭,回答說:“我也只是道聽途說,因為李王剛進城我們就動身來軍門這裡了。若果真如此……只需把古今稍作對比,便可以預料成敗得失。當年漢王劉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