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大帳裡面,一眾前線文武聚在一起,只為了一件事,那就是新收到的領土扶余城的管治問題。
劉弘基是河北道軍政總管,他最瞭解邊境的局勢,所以第一個開口:“這扶余城是一處是非之地,歸屬權是高句麗的,但是他們卻從沒有真正因為這座城池而得利什麼。
因為這裡跟契丹、靺鞨、室韋三個蠻夷之地都接壤,所以經常受到這三族的光顧,鬧得扶余城沒有產出不說,還成了名存實亡之地,實際上就是五不管的地方。
高句麗君臣使了個小心眼,看似是割地,實則是甩給我們一個包袱。”
其他幾位將軍紛紛點頭,認可這是一塊無用之地。
魏徵看向了特使王矽,“王尚書,既然我們得了這塊地,那就是我大唐領土,高句麗不治理是無能,大唐不能不管。而且大唐天威赫赫,扶余城歸了我們,四周小部族應該不敢進犯的。
不知道王尚書對於如何治理,有什麼良策?”
王矽沉吟片刻,神色複雜的開口道:“我大唐河北道瘟疫內患尚且沒有抹平,現在又多一塊是非之地,不說治理,單說治安方面,恐怕需要強軍一支,得不償失啊!”
李恪輕輕推了下身邊的杜少清,朗聲道:“之前我等都反對接收這塊地,只有杜神醫勸說接收,想必肯定不會是為了幫助高句麗快速達成合約,應該另有深意,何不讓杜神醫談一談?”
眾人紛紛看向了杜少清,除了王矽不甚看好之外,其他人可都是知道杜少清本事的。
杜少清從懷裡掏出了一份這幾天自己做出的簡單策論,前線因為拆除京觀遷移屍骸用時三天,他是個局外人,閒來無事就做了下規劃。
“各位,扶余城可是件難得的寶貝,只是高句麗有眼不識金鑲玉罷了。
這裡是五國交界處,不是最佳的治理安民之城,卻是最佳的商貨流通之地,有了這座城池,我們大唐就可以便捷的跟東北四個鄰國通商,四個都是蠻夷放牧之地,貨源充足,開放經商,就相當於大唐抓住了整個東北的資源一樣。”
王矽皺眉道:“杜神醫,治國之道,你還要依商賈而論?這是兒戲嗎?”
杜少清挺直了腰桿朗聲道:“國家賺異族的錢財,充實國庫,補益我國百姓,利國利民之事,豈是兒戲?士農工商都是國家命脈,為何治國之道恥於言商?”
魏徵勸道:“聽杜神醫說完,我等不是不知變通的腐儒,能夠利國利民,何必拘泥?”
“為了保證扶余城能夠安穩成為商業重地,必須有一支不下五千的軍隊常年駐紮守護,要不然一切空談,扶余城依舊會像在高句麗手上一般模樣。”
尉遲恭反駁道:“五千常駐軍隊?大唐是府兵制,哪裡有常駐軍隊?也就陛下身邊的,和守衛王城的那一點部隊是常駐,扶余城要五千?這不可能,供養不起。”
“聽我說完,這五千軍隊扶余城的收入完全養得起,四周三個遊牧蠻族,盛產皮貨、牲畜、草藥等等,平日裡他們都棄之如履一文不值,扔在一邊攔了都沒人要,我們大唐可以用國內半成的價格不限量收購,再運輸進國內,加上一路運輸損耗,成本也不到國內的兩成,淨賺八成利潤,養不起區區五千人?頓頓吃肉都養得起。”
“這,這,你這樣暴利?有人賣嗎?”王矽睜大了眼睛不通道。
“當然,別說是半成價格收購,如果我們用絲綢、珠寶、茶葉等珍貴的東西去換,一匹絲綢我有信心跟那些蠻族首領換來一百頭牛,國內耕牛什麼價格?兩貫甚至三貫吧,一匹絲綢多少錢?
這樣算起來我基本上就沒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