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夜色降臨華燈初上,曲江池上燈盞連連,邊上百姓熙熙攘攘,時不時的有些個小攤販在人群中間穿插叫賣著,但都不敢高聲,因為今晚的主角是曲江池中間畫舫裡面的一個個才子們。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李二開口道:“諸位愛卿,時間差不多就開始吧,此次詩會才俊不少,再耽擱下去恐怕賞不了幾首詩作就到深夜了。
房愛卿,這第一題就由你來出吧。”
房玄齡站起來躬身行禮,“陛下當面,老臣豈敢僭越?這第一題當由陛下來出。”
“哪裡的話,今日君民同樂,等評出三甲,朕出最後一題。”李二大笑道。
眾人紛紛附和,房玄齡不再推辭,自己身為大唐尚書左僕射,是實權第一宰相,自然是有資格出題的,第一題沒有出太難的,房玄齡讓以季節作詩。
很快報號聲傳令聲就朝著曲江池上一艘艘畫舫喊了過去,第一題,以季節作詩,格律題材不限,限時兩炷香。
在距離皇帝等人最近的一座畫舫裡面,就是這次詩會的發起人長孫衝,聽到這個題目之後自信一笑,小兒科題目,何須兩炷香?一炷香之內自己能做出兩首佳作。
“嗯……既然是夏日曲江池詩會,又是晚上,那自當應景而作。”沉思片刻,長孫衝開始揮毫書寫自己的答卷。
為了籌辦此次詩會,朝廷也當真捨得下本錢,不僅僅是這沿岸的燈火、水上的畫舫徵辟,甚至連畫舫之中的文房四寶都齊備,不需學子帶任何東西,連用的紙張都是大唐民間品相最好的宣紙,僅次於宮裡所用。
這也就是貞觀十年這個時候,如果放在貞觀四年以前,那時宮裡皇后躬身種菜食用,皇帝上朝帶馬隊順便練兵,其國情可見一斑,大唐恐怕窮的叮噹響,全國都在為了復仇北面的東突厥而勒緊褲腰帶,別說一場奢華的遊玩詩會了。
這第一題出來之後,杜少清就在咬著筆桿子回憶自己會的那些作品,經過虞世南的指點,他自然也知道作詩應請應景是最好的,只有時下景物無所得之後,才會去發揮聯想另闢蹊徑,但那種詩作在代入感方面,就差了一層,至少觀眾品味的時候還要自己發散想象。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今夜的月色,杜少清腦海裡就浮現出一首七言絕句,那是唐代杜牧的一首秋夕,甩了甩頭,杜少清自嘲道,怎麼會想起她了?不,應該是想女兒了,好多天沒見到孩子了。
之前入園上船的時候,杜少清遠遠的朝著皇帝那邊看了過去,隱約看到皇后身後一群女子,但距離太遠看不真切,也不知道女兒和她來了沒有,說來也是因果,這場詩會還是長孫衝那廝掀起的,歸根結底不還是為了她嗎?據說她當年是逃婚出走的,應該是在宮裡過得不順心吧。
心念所至,杜少清不自覺的已經開始下筆了,一手雋秀的正楷,幾個呼吸之間,二十八個字就已經寫就完畢: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看到他寫完了答卷,旁邊的報號書生忍不住輕聲讚道:“好詩好詩!公子好才情,可這首詩作卻有些偏離了,現在是夏季,您寫的是秋季的,是否考慮重做一首?”
杜少清笑著搖頭,“不必了,就這首了,煩請代我交卷上去。”
簽好了名字,杜少清將答卷遞給了報號人,這些都是從國子監選出的低年級學子,來此也可以歷練見識一二,好增進學識。
就在這時,旁邊的畫舫裡面傳來了兩個人的爭執聲音,杜少清隱約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就這麼交卷,我自己的詩作,願意少寫一句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