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怎麼能這麼解釋?
玄奘接受不了,這根本就是一個簡單的翻譯文字,怎麼能用來定義佛?
“佛子,剛剛你說過,不玩文字遊戲,現在這個說法,怎麼自圓其說?”玄奘反駁道。
狄仁傑再次開口:“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
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
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
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
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
這次的解釋,玄奘直接被震撼了,字字句句都點在了他的內心,此時他甚至都覺得,眼前之人就是佛祖本人,可想起之前的情況,又覺得是自己的錯覺。
到底是怎麼回事?
狄仁傑戲謔道:“是不是覺得這才是真正對佛的解釋?”
玄奘重重點頭,“佛子境界已經踏入了我佛門檻,貧僧欽佩,自愧不如。”
狄仁傑突然哈哈大笑道:“和尚,你又錯了,這還是一種解釋罷了,只是一種你願意接受的解釋,所以你喜歡,你相信這個解釋。
可這還不是佛。
言語道斷,一說就錯,這就是佛曰,不可說!”
論道這麼久,終於從對方口中聽到了佛經,同時玄奘也陷入了沉思。
狄仁傑攤手道:“大道至簡,本來就是這麼直觀的東西,是人心的複雜把大道解釋複雜了,複雜的不是佛法,而是人心。
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就有各種各樣繁雜的解釋,從而過度解釋了佛法,就給佛法蒙上了一層塵障。
有道是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試想一下,如果佛祖傳法是晦澀難懂的開悟之道,要人窮極一生未必可至的大道,又何必要傳下呢?即便傳下了,恐怕古往今來也只有佛祖一人成佛,其他人修行的意義何在?”
玄奘反駁道:“佛祖乃無上境界,我等佛門僧眾畢生修行,雖然未必可至,但可以越來越近,於自身可以不沾惡果,了卻煩惱困苦,於世間而言多了一個善人信眾,少了一個愚昧凡夫,這難道不是意義?”
狄仁傑了當答道:“不是,於自身善果惡果是你的評判,多了一個善人還是惡人,於世間而言是好還是壞,還是你的評判,並非世間本身的評判。
正應了那句話,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加入了你從自身角度的看法和揣測,就不是佛法本意了。”
玄奘反問道:“既然無意義,那佛祖為什麼又要傳下佛法解脫世人?”
“解脫?解脫是你們的說法,佛祖傳法是為了開悟世人,不在於了卻所謂的疾苦,佛門所謂的貪嗔痴怨憎會等苦難,也都是外人的說法,於人的本身而論,因人而異,若有人不覺得揹負這些東西是疾苦呢?甚至樂在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