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說起了長樂坊遇到的難題,李二沉吟片刻說道:“這件事朕早有打算,但現在事情太多還不是時候,等你把移民的事情辦妥之後,國內安穩,就可以大動一場了。
行了,沒別的事情,你就去搬回東宮吧,明日朝會就宣佈立你為太子。”
得,李承乾都覺得無語,剛剛倒騰搬家到刑部侍郎官邸,現在倒好,一天沒住,馬上搬家到東宮?住處太多也是麻煩。
留下了李愔,他是來找李二幫忙,要一個能人修路的。
李二思考片刻分析道:“倘若是朝廷工部牽頭,雖然不缺人,但工程進度必然會拖延,畢竟工部不止修路這一個任務,加上人吃馬嚼各種財政的開支,還要考慮用人,很麻煩。
你姐夫怎麼跟你說的?他手下沒人?”
李愔說道:“姐夫的商會也是用人之際,分不出人來。
他說父皇你手下人才濟濟,所以……”
李二笑罵道:“他是故意推脫,什麼人才濟濟,用得好了叫人才濟濟,用得不好就是一盤散沙,跟他那商會令行禁止比不了。
行,他不出人可以,但怎麼說你也是他弟子,讓他出錢,如果是朝廷開支的話,國庫財政還不算殷實,而且會跟你分功勞……”
“父皇,只要路能修通,孩兒不要功勞,功勞是父皇跟朝廷的。”
“你小子,朕還不用自己兒子來拍馬屁,而且你是我的兒子,你青史留名光宗耀祖,自然就是你老子我的功勞。”李二得意說道。
“姐夫說了,他可以給我出人出錢,但他沒空給我做這個北線總工,應該是父皇您給一個能統籌全域性的大才就行了吧。”李愔建議道。
李二白了兒子一眼,“你說的輕巧,這樣的大才我手下能有幾個?而且都是上了年紀的,有誰願意未來二十年耗在深山修路的?”
李愔尷尬的看著老爹,沒有說話,他知道一定會有人選。
“有一個人,他是大儒虞世南的弟子,名叫褚遂良,德才兼備而且有一定的營建造詣……”
不等李二介紹完,李愔立馬喊道:“行,就是他了!”
李二錯愕道:“你小子,不會就是衝他來的吧?”
李愔狡黠笑道:“來之前孩兒也仔細研究了下朝廷裡面風評不錯的官員,心裡確實有幾個人選,這褚遂良我都不敢想,本以為太寶貴父皇您不捨得呢……”
“好哇,你算好了來挖朕的牆角嗎?”李二忍不住踢了李愔一腳,不過他的眼神裡全是讚賞,這個兒子總算知道動腦子了,有備而來比冒冒失失什麼都靠老子的強。
李愔連忙逃跑,“多謝父皇恩賜,就這麼說定了啊,孩兒這就去找他。”
一溜煙直接跑出了皇宮,李二看著兒子的背影,眼神裡全是欣慰,心裡盤算著一個個兒子的未來,最後自語了一句,“都快點長大吧,暴風雨快來了。”
半個月後,東北扶余城收到了朝廷的詔令,糧食吃緊,准許東北地區百姓移民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