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身布衣有禮貌的將來人迎了進去,“不知王先生此來有何貴幹?”
王老頭十分親切道:“老朽大字不識一個,當不得先生的稱呼,叫我王老頭就行了。
聽里正說剛搬來這家有適齡小孩,所以就來問問李相公,需不需要在咱們這學堂裡就學?
眼下正是孩子們開學的時候,如果需要的話,老朽帶你跟孩子去學堂見見先生,報備一下交了學費好安排入學。
切勿耽擱了孩子讀書識字才是。”
李承乾心說,這裡的百姓好一副熱心腸,自己什麼都沒說,僅僅跟那裡正一面之緣,孩子上學的事情都給關心上了?自己這個當爹的都疏忽著呢。
這邊侯氏開口道:“夫君,妾身索性在家無事,象兒就由妾身親自教導吧,不必送學堂的。”
嗯?這個情況……
那老者驚訝的看了侯氏一眼,心說這是什麼情況?這家的婦人都識字嗎?里正不是說是一家生活貧困,來長安投親失敗,被人掃地出門的落魄人家嗎?
可是如果連家裡的女子都識字的話,在長安怎麼也能過上稍好些生活吧,聽鄰居說這家人中午都吃不上飯的。
這老頭哪裡知道,中午不吃飯是因為會做飯的男主人不在家,都是早上多做些留著中午再吃一頓的。
“既然如此,那老朽就告辭了,若有事情需要幫忙的,我就住在咱們這一排挨著中間大道那戶,報名找老王頭就行。
鄉里鄉親的都是街坊,千萬不要客氣。”
見到老王頭要走,李承乾站起來勸道:“留步王老,我家孩子的確到了上學的年紀,正需要您老指教的,內子一時哪裡能教的了,您別誤會。”
“那行,明日辰時你帶著孩子去找我,我帶你去學堂拜訪先生。
咱們這裡孩子上學是不要錢的,但是每家每戶每個月出三文錢供養學堂和先生,這是駙馬爺定下的規矩,無論家裡有沒有孩子都要交錢,每月初我會來統一收取,這個到時候再說。
對了,你初來乍到,可有養家餬口的差事在身?如果沒有,我可以讓里正幫忙給你尋摸一個,看你年輕力壯的,只要不偷懶耍滑,養活家小應該不是問題。”
李承乾感激道:“多謝您老照應,晚輩已經找到了一個抄寫文書的差事謀生。”
“哦?你還是個讀書人呢,很好,我們第十八里又多了一個有學問之人。”老王頭高興道。
雖然李承乾不明白老王頭因為什麼興奮,但抱著一種求知的態度,他倒是跟對方聊得很投機。
送走了客人,李承乾召集齊了一家人準備開個會。
其實也就是兩個媳婦和一個兒子,算上他自己就四個人。
“象兒去學堂入學之事,我已經跟人家定好了,咱們既然是來體驗百姓生活的,那孩子方面也不例外。”
侯氏擔憂道:“夫君,這種學堂裡面能教育好孩子嗎?先生水平如何?象兒的教育豈能疏忽?還是妾身親自來吧?”
李承乾批評道:“你看,剛說完你就忘了,這裡是好是壞,咱們要切身體會之後才知道,如果學堂的先生不行,這就是問題,需要我們想辦法幫忙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