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重生大唐當奶爸> 第五百三十四章 真有膽大的(二合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四章 真有膽大的(二合一) (1 / 4)

轉眼間十幾天過去了,吳王李恪因為謀反被下獄的事情已經被百姓議論多日,就連街頭小兒都知道這件事,因為關注度太高,所以相關衙門口不敢不加快調查進度。

刑部、大理寺,還有專管皇室的宗正府,全都在調查取證。

本來吳王李恪擔任揚州都督,屬於封疆大吏,這種人物尋常時候橫霸一方,沒人能夠動他的,可朝廷在各地設有監察御史,雖然御史品級很低,但許可權極廣。

這次李恪事發,就是當地一名御史得到了暗樁舉報,坐實了李恪豢養私兵的證據。

這人第一時間想上書長安御史臺彙報的,可巧就巧在,吳王李恪察覺了此事,看到遮掩不住,直接要殺人滅口。

所以正當這位御史覺得要完的時候,負責揚州政務的吳王府長史,深明大義帶人來援。

(這裡說明一下,李恪帶的是自己豢養的私兵,見不得光的存在,吳王府長史統領政務,雖然名義上是李恪下屬,但卻是實權大員,他帶的是當地正經城防士卒。

說白了像李恪這種皇子,年紀輕輕出去做官就是去封地享福的,免得皇子留在長安影響不好,再鬧出什麼爭寵奪嫡的風波。)

本來這位御史心中認為,李恪豢養私兵這麼大的事情,吳王府肯定被經營的固若金湯,長史不可能不知道,一定是李恪一夥的,他怎麼也沒想到長史是來救他的。

所以當他看到兩夥人廝殺在一起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什麼情況?吳王府長史反水了嗎?幡然悔悟棄暗投明?

不管怎樣,這位御史都是感激這位長史的救命之恩的,本想在戰後尋到對方問問清楚報答一下的,可惜的是,吳王府長史身中流矢而死,於是這位御史將對救命恩人的感激,全都化作了仇恨,傾瀉在李恪的身上。

所以當李恪被從吳王府裡抓出來,直接扭送回長安的時候,這位御史一路跟著押送,生怕被李恪中途跑了不能伏法。

從吳王府裡抓出李恪?沒錯,就是從王府裡將之抓出來的,因為之前的雙方火拼大戰,李恪沒有參加,根本就不在場。

李恪自己都說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全是手下人冒名乾的。

可這時候誰能相信呢?豢養一萬私兵,多大的手筆?多大的財力物力,沒你吳王府撐腰,這江南之地,誰能做到?況且還是你手下近臣心腹領頭,現在你想棄車保帥?門也沒有!

令人惋惜的是,吳王府長史,這位三品實權大員竟然身中流矢而死,他是李二手下的老臣了,皇帝李二都感覺心痛,如果他還活著,興許就能夠說清楚真相了。

畢竟在揚州,他是主管政務的,而且能夠及時出兵攔截一萬私兵,可見這位長史一定知道些什麼訊息。

說起吳王府長史的時候,李恪也悲痛交加,說是自己的屬下,不如說是皇帝派出來給自己做老師的,畢竟早晚有一天自己這個吳王要學會親自料理治下事務,所以他很是敬重自己的長史。

真相就是當時吳王府長史接到線報,說有一股來歷不明的死士在城中大肆殺戮。

所以長史當機立斷,親自調兵指揮迎敵合圍,最終的結果就是,一萬死士被擒拿誅殺,長史也不幸身死。

更為巧合的是,死士之中領頭的無一生擒,全都寧死不降,硬拼至死,其中就有李恪手下的心腹近臣。

這就是揚州謀反事件的經過了,可刑部、大理寺多方調查取證,也沒能找到有理證據復原真相,或者說,他們能夠坐實的,還是這位御史複述的部分,也是他親眼所見的一切。

所以最終的調查結果,無一例外,全都對李恪不利,或者說,基本上坐實了李恪的罪名。

刑部尚書李道宗面無表情的將一份案件複述奏摺呈了上去,大理寺卿給了差不多的一份。

李二臉色陰沉的看完兩方奏表,冷聲道:“這麼說,確實是李恪做的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