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房遺愛的話,杜荷愣了一下,隨後卻又釋然了,自己這個發小外表雖然憨憨的,但實則內秀於心,只是不善言辭罷了,能看到這一層根本不用意外。
四下看了看,大帳中只有兄弟二人,杜荷搖了搖頭道:“此事陛下首肯過,支援我們的裝備軍械都是早年淘汰下來的,不是現如今新產的精良貨,所以你不用有多餘顧慮。”
“哦哦,可是……”
房遺愛還要再說,但杜荷伸手示意他收聲,有些事情心裡明白留意就行了。
“放心吧,這些問題我都有想過,大戰暫時進入了僵持,你把五萬大軍全都留給了秦大哥可不行,趕快回去,等裝備一到,還要想辦法攻城拔寨才是。”
杜荷說完親自送房遺愛離開了,然後他向遠處眺望了一番,好似在看那隔著幾百裡外的平壤城。
西面的薛仁貴率領著七萬大軍,佔領了新城之後,卻也陷入了猶豫,西南邊是高句麗的東大門遼東城,東南邊是互為犄角的烏骨城,到底下一步攻打哪裡?
事實上打下遼東城的戰果是最大的,可是遼東城有八萬精銳守軍,大將乙支文德,擺明了是一座難啃的硬骨頭。
想要打下來,除非對面佯攻牽制的大帥李績幫忙。
想來想去,薛仁貴決定跟李績聯絡一下,雙方來個東西呼應,一舉拿下遼東城最好。
可等了好幾天,李績終於派人回信,卻是一封拒絕的信函,信中明確表示,此次大唐兵馬受命只是觀戰跟斷後,並不能多做其他行動,朝中壓力不小,希望理解。
話裡話外其實就說了一件事,那就是此戰除非你們敗退逃命回來,否則我們不會摻和。
換做旁人肯定會認為李績不通人情,或者說故意刁難。
可薛仁貴卻知道,這是一位老將對年輕一代的磨鍊,而且還有不願爭功的意思。
一旦大唐的正規軍介入了這場戰鬥,那麼即便是最後滅了高句麗,功勞簿上,大唐自己人的主力絕對是首功,其他不在編制的僱傭兵?呵呵,領錢揍人吧,軍功是沒有的。
手下人的功勞不計,那麼就直接影響到領兵將軍的升遷問題,可如果是他們這群人吧整個高句麗打下來獻給了大唐,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到時候功勞全都給了一幫年輕的帶兵將軍。
“既然遼東城暫時啃不下,那麼就打烏骨城好了,跟房遺愛的五萬大軍匯合,拿下烏骨城,切斷了遼東城的後援補給,即便乙支文德有八萬大軍,也早晚是個死!”薛仁貴堅定道。
且不說烏骨城還有五萬精銳守城,就說那大對盧,淵蓋蘇文總不會就這麼看著己方城池一個個被打下來。
大唐初期的時候,半島三國,分別是高句麗、百濟、新羅,其中高句麗國力最強,百濟次之,新羅最弱。
而百濟佔據半島西南大部,新羅在半島中部偏東一邊,地盤也較小。
高句麗分出兩路使臣分別出使兩國求援。
百濟國力不錯,特別是海軍,幾乎是高句麗手把手教出來的小弟,所以平日裡對高句麗很是擁戴。
這次求援,淵蓋蘇文是十分有信心的,畢竟唇亡齒寒,百濟王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只是令淵蓋蘇文沒想到的是,百濟同意出兵支援,可卻順帶提出了一個奇葩條件。
百濟大殿之上,新上位的百濟國王名號叫義慈,被人尊稱義慈王,他有些為難的對高句麗使臣說道:“我百濟國力貧弱,特別是軍力匱乏,全國上下也只有陸軍五萬、海軍五萬。
若是海戰的話,我們的人還可堪一用,但去跟北邊的騎兵作戰,我們的陸軍哪裡會是對手?”
高句麗使臣道:“這一點義慈王放心,來時大對盧交代過,百濟不用兵馬全出,只需支援我們五萬海軍就行了。
陸軍作戰方面,我們已經派人去請新羅來支援了。”
“啊?全要海軍?這怎麼行?
我們的海軍海戰尚可,要是被大對盧拿去打騎兵,豈不是送死嗎?”義慈王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