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說的是,可偏偏現在小妹就正在被某個沒良心的當丫鬟驅使,一點也不見心疼……”
杜少清一看不好,連忙告罪:“哪裡的話?兩位夫人都辛苦了,羊毛的事情一定要保密,為夫還有事先走了,不耽誤你們姐妹聊天。”
看著對方狼狽逃竄,屋內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子對視一眼,忍不住抿嘴笑了起來。
對於羊毛產業,杜少清暫時還不打算大張旗鼓的開展,杜家商會畢竟剛剛起步,攤子鋪的太大容易翻車。
所以他只是帶著小型的軋花機,找到了皇宮中的一幫匠人,依樣打造,但個頭要大上十倍,到時候可以用畜力代替人力而且要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將來在高昌種植棉花,可以直接在當地進行加工處理。
隴西李氏已經派人將五千冊預定好的教材書籍運走了,杜少清想起了對頭竊取自己機密的事情,雖然自己並不是很在意這個,但看著那太原王氏用偷來的手段賺錢,杜少清就有些不忿。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杜少清來到了杜家書肆,規定新式紙張定價為原來紙張的半成,便宜出售。
書肆掌櫃的差點都以為東家瘋了,可是杜少清自然不能告訴他真正的成本十分的低廉,就這還大賺呢。
這樣做就是為了擠兌太原王氏,他們售價一成給別的家族,現在長安如果有了便宜一半的紙張,太原王氏又會如何?
同時杜少清準備擴大造紙作坊的生產,僅僅在長安弄一個小作坊是不行的,最好的選擇就是在蜀中建立新的造紙廠,蜀中多產竹子,材料充足,所以他就入宮跟皇帝商量。
皇帝巴不得杜少清擴大生產,自己好多多印出書籍普及天下呢。
所以當即下密旨給蜀中,用的人是蜀王李愔的王府長史——劉蘭,此人忠誠可靠,就以李愔的名義選址建廠,將來李愔去蜀中上任的時候就可以親自照看了。
見到杜少清的時候,皇帝李二說起了攻打高昌的事情,大軍已經出征了,但往往一場戰爭下來就能打掉朝廷幾年的積累,所以這次的錢,花的讓人肉疼。
言外之意是想問問這個財大氣粗的女婿,能不能出點錢充當軍費,畢竟打下高昌需要投入兩年才能見到收益。
杜少清眼珠一轉提了一個建議,“大唐出兵攻打高昌本來是為了被扣押的商旅,救出我大唐百姓,朝廷責無旁貸。
但我等商賈也不能不知感恩,所以杜家商會為答謝朝廷,願意奉上錢一萬貫資助軍費。”
李二不悅道:“你小子真是鐵公雞,一萬貫哪裡夠十萬大軍開銷的?打一場仗,勞師遠征的,起碼得二十萬貫軍費,這還不算戰後撫卹。”
“岳父別急呀,聽我說完,又不是我一家商旅被扣,高昌可是扣住了好多家的,不少還是名門望族的手下,他們不跟著表示一下嗎?”
額……李二神色怔了,隨後笑罵道:“你小子就是個蔫壞!”
第二天的時候,一個訊息在長安城中悄然流傳開來,說是杜駙馬邀請長安大商人三天後於曲江池一會,有重要商機跟大家商量,同時也請閒暇的長安百姓同去觀禮。
極大缺乏娛樂活動的長安百姓,對於這些集會活動十分感興趣,沒等三天後活動開始呢,許多人就一遍遍打聽曲江池的事情,甚至一些小攤販已經開始搶佔攤位了。
滎陽鄭氏一家商號裡面,這天收到了一張請帖,正是杜少清以個人名義發的,邀請對方大掌櫃屆時曲江池一會。
大掌櫃是鄭家長房的四公子鄭達,江湖人稱鄭四爺,此人經營手段高明,坐鎮長安掌管著鄭氏所有絲綢茶磚生意。
接到了請帖,看到是杜少清發來的,鄭達不敢小覷,立刻起身去找到了鄭家在長安的頭面人物——太常卿鄭元壽。
“杜少清跟我滎陽鄭氏素無瓜葛,且從近期事端來看是敵非友,冒然約見我們,恐怕不懷好意,要不要拒絕他呢?”鄭達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