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後,皇帝李二單獨召見了杜少清,問起了他關於經營西域的事情,之前大殿人多嘴雜,不宜詳細解說。
當然了,攻打高昌勢在必行,無論有沒有杜少清經營高昌的計劃,大唐都要出兵的,因為高昌卡在西域咽喉太久了。
“拿下高昌之後過路費還是要繼續收取的,這可是當地經濟的一項主要來源。”杜少清介紹說道。
李二不解道:“拿下之後就是我大唐子民,我們不可能收高額的過路費盤剝百姓,這點錢養不起高昌一國之眾的。
拿下西突厥增加那麼多人口就讓我大唐壓力大增,再加上一個高昌,恐怕未必是好事。”
杜少清淡定道:“聽我說完嘛,高昌跟吐蕃不一樣,高昌是可以種植糧食作物的,咱們把那裡的不良官制清理一下,百姓們自給自足沒問題。
就算是吐蕃苦寒之地,不還是有青稞種植嗎?百姓活不下去不是因為糧食資源不足,而是因為上層盤剝過甚。”
嘆了口氣,李二也知道這些,無奈說道:“我大唐的難處就在於擴張擴快,基層官吏嚴重缺人,所以朕才一再催促你興辦學堂。
只可惜那五姓七望實在可惡,他們竟然也跟著辦學,而且遍佈各道,明擺了是在跟朝廷對抗。”
“學堂的事情先放一放,人才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培養出來的。
對於高昌我有個想法,將之打造成我大唐向西發展的跳板,以後我們可以沿著絲綢之路,把我們大唐的好東西賣到極西之地,高昌養兵做護衛商道之用,經營的好了,那些貨物的價值可是不可估量的。”杜少清憧憬著漫天的財富。
李二潑冷水道:“想的倒是美事,極西之地?路途遠了就意味著成本增加了,危險暫且不說,一路上人吃馬嚼的運費消耗,能有多大利潤?”
杜少清微微愣了一下,隨後對著老岳父給了一個對方看不懂的鄙視眼神,李二老臉一紅,罵道:“說正事呢,做什麼古怪?”
“幸虧您是國君不是商人,否則讓你經商恐怕得賠得沒衣服穿。”
你……
不等李二氣急反駁,杜少清悠悠道:“半年以前,杜家商會派出一隊絲綢販賣隊,走的遠了些,正是史書記載的極西之地,到那之後,考慮到來回的成本,我們將貨物的定價提高了一些。
本以為定價有點高了的絲綢,沒想到卻依舊遭到了當地人的瘋搶,您老不妨猜猜價值幾何?”
出於對這個女婿的瞭解,李二知道這小子肯定憋著壞呢,也不想被對方得逞小瞧,李二老臉一板:“朕命你如實說來。”
“在那裡絲綢不是論尺賣的,也不是論匹賣的,因為度量衡不一致,所以只好用個笨方法,稱重,按重量來賣。”杜少清得意的賣關子道。
“論斤兩?”
這下李二更加疑惑了,心說你小子傻了嗎?絲綢那東西價值不菲,你以為是米鋪派糧呢?論斤兩去賣,你們不是抬價,是在降價吧?
“就在那裡擺上一個天平,哦,天平就是極西之地的秤,大概是這個樣子……”
簡單解釋了一下天平,杜少清也沒再吊著李二胃口,接著說道:“天平一頭放上我們的貨品絲綢,而另一端,放的是純正的黃金。”
“黃金???”李二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