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照鎮定笑道:“書冊的事情大東家正在準備,現在還在保命階段。
至於教書先生?長安城裡多少滯留不歸家的文人學子?這裡面基本上可都是飯都吃不上的寒酸百姓,我們這裡五百戶一間學堂,到時候每戶每月給學堂出兩文錢,那這位先生就有一貫錢一個月的薪俸,你說會沒人來?”
黃牛眼前一亮,暗道高明,沒想到東家早就算好了的。
其實不僅如此,杜少清為了籠絡住這幫在長安漂泊的酸書生,在賣房子的時候可是下過力氣的。
因為按照規定說,長安周邊範圍內的百姓可以購買房屋搬進永平坊居住,其餘戶籍的百姓不可,想買房,先自己去遷戶口,那也得官府給透過才行。
但杜少清設立了一個席位,專門請人考察買房客的學識,如果是外地來長安謀生的學子,學識不錯的,可以幫忙辦理戶籍遷移,甚至私下裡有意向做教書先生的,購買房屋優惠更多,這一舉措還真的讓百十名識字的讀書人留了下來。
外人並不知道,這些人,就是杜少清專門為永平坊截留的未來教書先生。
幾天之後,長安城裡東市繁華地段,開起了一間上等商鋪,門外擺著幾套桌椅,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別人一問,竟然是最近火爆長安的傢俱,還是全套的,坐上感覺真的舒適,所以一時間購買的人還真不少。
因為東市出入的多是有錢人,所以這裡的傢俱售價也不菲,雖然比不上杜少清精心加工的上等貨色,但也讓漢王李元昌大大賺了一筆,可是他的傢俱第二天就斷貨了,沒辦法,貨源跟不上,工匠做不出來呀。
李元昌納悶了,為了這個,自己招募甚至購買了一百多名工匠,可是一天的生產速度,才十幾套,這東西效率這麼慢,杜家怎麼賣的?不行,還要繼續招人。
管家在一旁建議道:“王爺,咱們每天這個速度,就算訂單排到三個月後,也跟杜家的傢俱廠差了老遠,奴才建議,不如依樣畫葫蘆,還在永平坊收購傢俱吧,即便是咱們不加工,就這麼倒一手也有一倍的利潤呢。”
李元昌一聽,還真是這個道理,這樣一來倒是省事了,於是從善如流就聽了管家的,還去找永平坊的住戶,不過這一次就沒這麼順利了。
話說自從永平坊建好了一半的別墅,杜少清大手一揮先讓我們的工人全都搬進新家,吃顆定心丸再說,這些工人搖身一變從大唐的流浪人,變成了普通百姓,開始了居家過日子的生活,每一百戶設定一個老里正管理村民。
這天坊間傳出說有幾家合夥把家裡的傢俱高價賣了出去,別人見了有眼紅的,心說自己不拖家不帶口的,孤身一人也不挑環境,住習慣了討飯的苦日子,要這些傢俱似乎也的確無用,是不是也可以換成錢?一套兩貫呢。
可是這件事還沒鬧起來,就被這裡的老里正發現了,老人家過了一輩子苦日子,老成持重什麼沒見過?覺得這幫人貪小便宜不對,而且傢俱是公家給配備的,私自販賣不合規矩,萬一上面發現,是不是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