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袁熙帶著大喬,去探望在壽春養病的黃忠。
原先黃忠和魏延一路,跟著趙雲一直在攻打曹軍,但前歲的時候,卻是感染了風寒,一病不起,醫士診治過後,說黃忠本來年事已高,本應該養生延壽,但這幾年卻是一直活躍在前線,戰事辛勞,所以損了根本,怕是不好治癒了。
黃忠聽了,卻是不以為意,覺得他一生為將,前半生大部分時間都虛度過去,直到中年之後才得遇袁熙,就此才能揚名天下,如今讓他退出,如何還能夠甘心?
但經歷了又一次戰事後,他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就此垮了,連著臥床三個月都沒好,趙雲見不是辦法,便奏請袁熙,將黃忠送往後方養病。
彼時袁熙還在薊城,聽到訊息後,考慮到當世華佗張仲景等人皆是出身江淮,以壽春為中心的地區,也是晉國醫術水平最高的地方,便著人將黃忠送往壽春。
黃忠在壽春陸陸續續養了一年多身體,雖然有所起色,但身體狀況,卻是不適合上陣了,今日他聽聞袁熙過來探望,連忙拄著柺杖出來迎接。
袁熙下了馬車,見白髮蒼蒼的黃忠披著衣褂,在寒風中矗立著,有如一棵老松,連忙上前幾步,把住黃忠臂膀,一邊往屋裡走,一邊道:“天氣寒涼,老將軍千萬保重身體啊。”
黃忠笑道:“末將兩年多沒見陛下了,甚是想念,今日見陛下親至,實在是心裡高興啊。”
袁熙看黃忠整個人都蒼老了不少,尤其是胳膊相比之前瘦了兩圈,心下更是難受,出聲道:“朕實在是不該讓老將軍如此奔波,以至於累垮了身體,是朕之過啊。”
此時兩人走到屋裡,黃忠堅持讓袁熙先坐下,自己才轉到下方座位,慢慢撐著桌案讓身體跪坐端正,這才出聲道:“忠本來在江夏蹉跎,都以為自己就此終老了,卻幸得遇陛下賞識,這才戰陣顯功,一展所長,若無陛下,便無今日之黃忠啊。”
“身為武人,不怕戰死沙場,就怕無功而終,今得重用,建功立業,忠感激還來不及,陛下何過之有?”
袁熙嘆息不語,他從黃忠面相上看,應該是壽數不多了,這比後世要足足早了七八年,只能說晉魏這些年爭戰的激烈程度,是要遠高於後世的蜀魏之爭的。
黃忠投靠自己不到十年,大大小小的不下數十場戰鬥,這種密集的高強度作戰,霍去病尚且英年早逝,更不用說早就步入暮年的黃忠了。
他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將功成萬骨枯,但邁向天下帝王的路上,又有多少將領葬身呢?
他看向身邊的大喬,大喬連忙手捧詔書印綬上前,將其端到黃忠面前,袁熙出聲道:“老將軍這些年為大晉奮勇爭先,戰功赫赫,當封后將軍,關內侯。”
“常例要到薊城受封,但路途遙遠,多有不便,所以朕便親自將詔書封賞帶來了。”
黃忠端正顏色,雙手鄭重接過,對袁熙拜道:“末將得遇陛下,乃忠平生最大之幸事,此生無憾矣。”
袁熙見黃忠露出衣袖的雙手已是瘦骨嶙峋,心中愈發不好受,上次他在軍中看到黃忠,對方還能拉三石硬弓,手臂粗壯,遠甚一般兵士,沒想到大病一場,竟是衰老的如此之快。
他起身扶起黃忠,沉聲道:“得遇老將軍,也是朕平生之幸也。”
數日之後,在袁熙即將動身前往南昌的時候,卻是傳來了黃忠病逝的訊息,他聽到後,便帶著大喬步練師坐上馬車,趕去黃忠府邸,親自為其發喪。
車上他心情沉重,對大喬道:“是我害死了他啊。”
“要不是給他封侯賜賞,說不定他還有重回戰場的信念支撐,我卻是直接打消了他的念想,所以他才覺得,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吧。”
大喬輕聲道:“這怪不得陛下,黃老將軍單純就是壽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