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三人商量半天,最後得出結論,如果曹操還是昏迷不醒,無法親自掌控大局的話,他們便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
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得到曹氏宗族的支援,而城中話語權最重的人物,便是曹氏宗族中的夏侯惇和曹仁。
對此三人分頭行動,去各自拜訪兩人,在花了極為艱難的唇舌功夫,曉以利害後,終於是贏得了夏侯惇的支援。
不出三人意料,夏侯惇答應的遠比曹仁痛快,因為畢竟夏侯淵死於袁熙之手,現在夏侯惇做夢都想報仇。
而曹仁便謹慎得多,這些年他和晉軍交戰不少,這些年曹營和袁熙劉備勢力的交戰中,曹仁的損失也是最小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更比誰知道袁熙的難纏。
他對來訪的鐘繇道:“我並非不支援相國,而是不經明公之令,仁實在是不好做主。”
“而且以相國之策,鄴城將會變成引誘兇虎的誘餌,但之後若天下人知道真相,我曹氏本來不多的信譽,更會被消磨殆盡。”
“曹氏之前所做的事情,本就讓天下非議,如今再做出這種事情,在天下人眼裡,曹氏哪還有半點誠信可言?”
鍾繇出聲道:“將軍心懷仁義,讓繇佩服,但將軍是否想過,若是魏軍在鄴城戰敗,可能會徹底喪失爭奪天下的資格?”
“到時候曹氏存亡都是個問題,還談什麼將來的人心?”
曹仁沉默不語,出聲道:“相國之忠心,仁不會質疑,但此事容我思索兩日,再做答覆。”
鍾繇聽了,只得壓下心中煩躁,告辭出來,他不得不等著,因為曹仁不僅在曹營威信極高,而且手握數萬人馬兵權,沒有他的支援,火燒鄴城之計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也能隱隱猜出曹仁猶豫的原因,因為最早的時候,曹仁是曹昂一派的,和曹丕反而不太親近。
更加麻煩的還有曹洪,其也不看好曹丕,鍾繇也不知道曹洪是否得知了曹昂在世的訊息,但如果真的傳到曹洪耳朵裡,其必然會趕回鄴城,導致事情生變。
於是鍾繇荀攸幾人在發軍令的時候,故意派兵增援曹洪,讓其在清河邊境駐紮,抵擋晉軍,從而不能及時回來。
但紙裡包不住火,這也是為什麼鍾繇急於想要得到夏侯惇曹仁支援的原因,因為他也害怕曹洪回來攪局。
但如今他也只能等曹仁做決定,而且鍾繇猜測,曹仁之後必然會去見曹操。
不出鍾繇所料,他前腳離開,曹仁就備好車馬,一路到了曹操府邸,然後請人通傳。
衛兵把名刺給了門後的門子後,門子卻遲遲沒有出來,曹仁心中焦躁,在門口踱步,心道以自己和曹氏的關係,都不得而進,曹操到底怎麼樣了?
他等了半天,心裡越發煩躁,卻在此時,卻看到一輛馬車遠遠過來,行到曹仁近前,車簾掀開,露出許褚的臉來,出聲道:“見過曹侯。”
“褚腿腳不靈便,不能下馬,恕罪。”
曹仁前陣剛封了都亭侯,見是許褚,略一點頭,說道:“許將軍威風尚在啊。”
這句話隱含譏諷,自然是諷刺許褚前日一晚抓盡曹植黨羽的事情,曹仁本來和曹植關係不錯,自然不喜歡那晚曹丕派的行事,這也是他不願意馬上答應鐘繇的原因之一。
許褚察覺到曹仁語氣,出聲道:“褚已經是廢人一個,所作所為,皆為明公,自是問心無愧。”
曹仁聞言冷笑道:“將軍倒是看得開,只是可惜雙腳不便,不然說不定也已經封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