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想不出妥善的辦法,便道:“那軍師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
諸葛亮也很頭痛,這個問題雖然選擇很多,但其實怎麼選也不算錯,而且相比於利益糾葛更偏向於感情,就看袁熙的本意了。
偏偏對方把這個問題拋給自己,這不是在逃避嗎?
想到這裡,諸葛亮出聲道:“主公對袁家怎麼看?”
袁熙一怔,隨即明白過來,苦笑道:“我倒是沒說清楚,倒讓軍師為難了。”
他望向西邊鄴城的方向,“冀州那邊,雖然有些不太愉快的回憶,但畢竟我也欠了鄴城不少人的人情。”
“要是屢次見死不救,只怕我心裡也過不去那道坎。”
“相比趁機攻打兗州,我還是想護得鄴城百姓平安。”
諸葛亮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主公果然不是涼薄之人。”
“爭奪天下固然要果斷,但是一點不看情義,到最後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既然主公定下了目標,那我便可以在這個前提下出謀劃策了。”
“根據曹軍先前動向,很可能已經潛伏到了泰山郡附近伺機偷襲我們。”
“若是我們從彭城國攻入兗州,他們便會切斷我們西進的後路。”
“若我們攻入青州,其便會和袁譚前後夾攻我們。”
“但我們要救鄴城,偏偏也避不開青州。”
“所以整件事情的關鍵,還是在於袁譚。”
“主公是想給其留一條後路,還是斷絕後患?”
袁熙猶豫良久,嘆道:“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
諸葛亮道:“雖然兄弟反目,仇恨更甚於外人,但眼下卻沒到一定不死不休的局面。”
“眼下事情尚有挽回的餘地,但有賴於細水長流,偏偏如今情勢緊急,如何妥善應對,才是最為麻煩的。”
“而且其中的最為麻煩的一方,便是曹軍的動向。”
“其直到現在都沒有入局,應該是在針對我們,只要確定了我們動向,其必然有所行動,所以最需要解決的,反而是曹操這一路。”
“只有將其打退,才好放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