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在前面引著袁熙一路過去,袁熙卻見到碼頭上有幾艘海船停靠卸貨,不時有人推著貨物下船,水線漸漸高於水面。
袁熙見有艘海船在水線以下,有密密麻麻的白色斑點,不由走進了些,定睛一看,這不是藤壺嗎?
他過去摸著一排排的藤壺,笑道:“這東西貌似很好吃。”
糜芳聽了,笑道:“使君對海上的事情還真是瞭解,不過這東西對船板損傷頗大,要是不處理掉,船板只會越發不結實,但即使清理下來,船板也遠不如之前結實。”
“只一次遠航,這船板就損壞不少,怕是以後只跑近海了。”
袁熙猛然間反應過來,“糜家商隊也有遠海商路?”
糜芳解釋道:“只一兩艘而已,是小妹當初突然奇想,說甄家商隊打造遠洋商船,肯定是看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商機,不如糜家也試一試。”
“我一開始是不願意的,遠洋貿易不容易回本,危險又大,她卻堅持己見,還貼補了自己的私房,我實在沒法,才先後派了兩艘海船出海,一去爪哇,一去暹羅。”
“起初我也沒當回事,畢竟遠海貿易的地點,一來一回就要將近大半年,風浪又多,南下的船隻往往一大半回不來,也是有的。”
“不過這次算運氣好,去爪哇和暹羅的船先後回來了,暹羅這隻,還是昨天剛到的。”
袁熙聽了,心道暹羅不就是泰國,這地方盛產香料,確實是如今中原士族的最愛,要說別的,可能還有茶葉和珍奇動物了吧?
他開口道:“能否看下帶回來的特產?”
糜芳猜測袁熙對海外商品很感興趣,不然也不會連番派甄家海船出海,當即道:“我帶使君看看。”
眾人一路到了碼頭倉庫,糜芳讓人開啟大門,裡面滿地的貨物,袁熙發現大部分貨物和甄家商船帶來的很是相似,有香料,有茶葉,甚至有珊瑚樹玳瑁等珍貴裝飾品,但就是沒有自己想要的農作物。
想想也是,相比利潤極高香料和飾品的,誰還會帶不好儲存又賣不出價錢的種植作物?
糜芳見袁熙站在貨箱前面默然不語,試探道:“使君好像對遠洋商路很感興趣?”
“恕芳直言,海外乃是蠻夷化外之地,遍地瘴癘,雖然貨物價值不菲,但是以時間和損失來算,好像並不怎麼賺錢啊。”
袁熙抬起頭來,嘆道:“太守說到點子上了。”
“單單以盈虧計算,遠洋商路,絕大部分是虧錢的,而且虧的還很多。”
有一個極其難以讓人接受的事實是,在歐洲發現美洲之前,遠洋航海貿易的利潤並不高,虧錢才是常態,遠不如本土生產的利潤來的穩定,出海的冒險家,需要找到金主支援,才能湊齊遠洋航行的錢,但這錢相當一大部分,是血本無歸的。
因為遠洋貿易時間週期長,風險大,船員死亡率高,收穫的利潤卻波動極大,所以西方的航海家,很長一段時間內,沒能找到依靠大規模盈利的渠道方法。
歐洲發現非洲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開發當地商品產業,奴隸貿易倒成了最賺錢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