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奇道:“剛才我說的兩人,也不夠資格嗎?”
孔明泰然道:“袁公路奢侈無度,荼毒百姓,其心叵測,蓋非明主。”
“袁本初好名喜功,猜疑少斷,無容人之量,也難稱明主。”
孟建奇道:“孔明倒是眼界頗高,使君劉景升,單騎入荊州,膽識過人,挽狂瀾於既倒,獨拒荊州,可稱明主?”
諸葛亮嘆道:“劉使君當日確有英雄之姿態,但如今已為守成之主,怕是難以邁出荊州,影響天下大勢了。”
孟建聽了,又道:“那曹操曹孟德,世家顯赫,迎立天子,麾下猛將如雲,重才不重德,廣納天下英才,尤其重用潁川人士,可稱明主?”
他這話剛說出口,徐庶趕緊想要打斷,諸葛亮臉色驟然沉了下來,“重才不重德,乃是利益為先,寡廉鮮恥,人若無德,何異於豚犬!”
“長此以往,其麾下必然大多是趨利忘義之徒,小人結黨,蠅營狗苟,必生禍端,為天下笑料。”
“縱兵屠城,以人為食,大傷天和,不積陰德,必遭報應。”
徐庶苦笑,孟建這是撞到牆上了,諸葛亮因家鄉琅琊就被曹操屠城,說這番話雖然不失公允,但多少有些個人意氣在裡面。
只怕按諸葛亮的性格,投誰也不會投曹操吧?
孟建也知失言,忙道:“那依孔明所見,天下值得投奔的明主,又有幾人?”
徐庶笑道:“天下諸侯,皆是州牧刺史,扳著指頭一個個數過來,也沒剩幾人了。”
眾人開始一個個討論起來,最後卻是發現,餘下諸人,實力表現都遠不如兩袁。
諸葛亮方才嘆道:“皆有可取之處,皆有其短之處。”
“劉繇倒是豪氣俠義,但其病重,怕是揚州要落入孫策之手。”
“孫策江東虎狼,長於攻城略地,但卻短於守成,怕是也有些麻煩。”
“倒是劉豫州出身微寒,結交天下忠義之士,未必不能成事。”
“還有一人,若是假以時日……”
他突然想起一人,當即搖了搖頭,說道:“此人亮也無法看透。”
石韜好奇道:“是誰?”
諸葛亮答道:“徐州牧袁顯弈。”
徐庶聽了,奇道:“那個袁家庶子?”
“雖然這兩年很是做了不少大事,但幽州苦寒之地,他能有多少勢力?”
“聽說其用兵數年,兵力從未超過五千,只能作為袁本初麾下附庸,只怕難以獨立成事吧?”
諸葛亮搖頭道:“兵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其做了什麼,做成了什麼。”
他又想起了當日費縣之事,沉默不語。
徐庶幾人見諸葛亮發呆,也不去打擾他,幾人自顧自談論推演起來,最後發現,這天下到了最後,還是兩袁爭鋒。
幾人轉向諸葛亮,說道:“孔明以為,這天下最終歸於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