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鷂子是重甲具裝,配有輔馬,大抵一主二輔,每個坐騎有兩匹輔助候補馬匹,這些戰馬都要單獨的役兵伺候。
而騎兵本身也要有人侍奉,畢竟重甲難穿,馬甲難披,如此一來,每一騎至少要配兩名扈從,再加上軍中的伙頭兵,雜事兵等等,鐵鷂子的營盤實際上就是萬人營。
到了大營前方,立刻有人通報,鐵鷂子的大隊長和各小隊長全出來相迎。
他們和李察哥熟悉,些年來於外征戰,全都是李察哥帶隊,李乾順除了把鐵鷂子交付給李察哥,再未給過旁人之手。
李察哥坐在汗血寶馬之上,眼神從前方十一個人身上緩緩掃過。
鐵鷂子共有三千人,分十隊,每隊三百人,其中大隊長乃是宗室,姓李氏嵬名。
下面十個小隊長,全是各氏的貴族之姓,一曰妹勒、二曰浪訛遇移、三曰細賞者埋、四曰理奴、五曰雜熟屈則鳩、六曰隈才浪羅、七曰細母屈勿、八曰李訛移巖名,九曰細母嵬名、十曰沒羅埋佈。
這些人都是党項各氏的貴族精英,他們組成鐵鷂子,軍職世襲,鐵鷂子的後代從小進行披甲軍事訓練,這才能代代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李察哥這時緩緩舉起手中虎符,鐵鷂子大隊長李浩風打馬上前,將另一塊虎符同樣舉起,兩人緩緩推臂兩塊虎符緊緊對在了一起,嚴絲合縫,毫釐不差。
十個小隊長立刻高呼起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鐵林千里,無敵於世!”
李察哥哈哈大笑起來:“兄弟們,本王此番又將帶領你們去戰場衝殺,這次你們有沒有信心和以往一樣,大敗宋軍,逐敵於野,殺敵數萬,凱旋而還?”
十個小隊長一起高呼:“晉王但請放心,百戰百勝,不勝不歸,天大地大,無所畏怕!”
李察哥聞言長笑起來,隨後進入營盤,在裡面盤桓近一個時辰,這才離開。
接著他又去了興州城南的橫山步跋子營地,這次毋須虎符,但宣讀聖旨。
橫山步跋子的人數也並非無窮無盡,畢竟步跋子軍卒只選橫山党項人,別的地方就算同是党項一族,也不能加入步跋子。
這支精銳步軍歷來人數都不算多,也就一萬出頭的樣子,眼下一萬一千多人,李察哥帶來的旨意,是要全部調走。
畢竟步跋子雖然強,但還是要和鐵鷂子協同作戰起來,才能彰顯自身最大作用,所以李察哥和李乾順請命,兩者都調遣南下。
李乾順極為信任李察哥,而且對趙檉這支宋軍十分惡寒,畢竟會州失守,等於切斷大夏軍樞與那支攻擊熙河路軍隊的部分聯絡,無論西夏繼續派軍往大宋,又或者那支夏軍從熙河路回來,都可能被會州的宋軍狙擊偷襲。
這支宋軍就彷彿一顆鐵釘插進來,讓李乾順誓欲拔出而後快。
李察哥同樣在步跋子的營地呆了一會兒,然後在天色擦黑的時候來到興慶府禁衛六班直的營地。
六班直營地分為內外,內營在興州城裡,外營則在興州的東城外面。
六班直內六班是無論發生何事,只要皇帝不動,那便絕不可能離開興慶府。
但外六班作為中部軍團的精銳,一但發生大事情,是可以出府迎戰的。
李察哥此番不但和李乾順要了三千鐵鷂子,一萬一千步跋子,還要了六班直外六班一萬五千精銳兵卒,這一萬五千精銳兵卒裡有五千是騎兵,一萬是步軍。
除了這兩萬九千精銳之外,另有五萬兵馬充做中軍,足足近八萬人,南下徵會州。
這麼多人,還有鐵鷂子、步跋子等隊伍,大張旗鼓地往去會州似乎有些小題大做,因為宋軍雖然下了軍司與幾座城池,但實際上兵並不多,也就才兩三萬的樣子。
所以徵會州也不過只是個由頭,實際上李乾順給李察哥這麼多人馬,除了要收復失地外,那就是打算在滅掉這支宋軍後,長驅直入進熙河,然後劍指涇原路和秦鳳路,侵佔大宋整個西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