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3章 涼州,奇謀 (4 / 4)

這是子午谷奇謀啊!呂將在設想子午谷奇謀之事!

三國時諸葛亮首出祁山北伐,蜀漢名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之策。

魏延想先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到達長安城下,一舉拿下長安,諸葛亮那邊則帶大軍從斜谷趕到長安支援。

但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並且難以成功,所以沒有采納,隨後用了平取隴右的策略,打算以逐漸蠶食的方式削弱魏國抵抗力,一點點創造有力的軍事優勢,然後穩紮穩打進軍長安。

趙檉站起了身,走到門外,望著遠處天空負手思索起來。

以後世客觀的判斷分析來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最多隻有三成勝算。

子午谷之計是仿效漢高祖劉邦與韓信分路合擊,協同作戰,利用各軍的相互配合,多路進攻,以出敵不意方式發起的戰略性的突擊,隱蔽性極強、但要求行動迅速。

可子午谷一途道路頗為難行,八百多里,其中山路就有六百多,還須翻越秦嶺,其道上有諸多關隘縣城河谷,石泉縣、子午關、腰嶺關、饒峰關、黃金戎等等,而且蜀軍北伐不是秘密,長安城又易守難攻,這些都是掣肘。

當時魏延卻認為,負責防守長安地區的主帥夏侯楙戰爭經驗匱乏,在蜀軍兵臨長安形成的震懾威脅下,夏侯楙無法應對,或守不住,或意志崩潰棄城而逃,這是魏延整個戰術計劃的核心。

魏延之計在敵情估計、路線選擇、軍糧供給、時間設想、攻城準備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行軍者大忌,雖然唯行之快,可以解決這些事情,但是若行不至快,不能以快消除種種弊端,那麼此計也就會失敗。

諸葛亮平取隴右攻取長安的策略,雖路途遙遠,又有魏軍重兵阻擊的危險,可隴右是河西、巴蜀、關中三處的會合之地,蜀軍兵進隴右,進佔陳倉,便能控制蜀軍北出的交通要道,而且諸葛亮平生不願冒險,這都是他沒有采納魏延子午谷之計的原因。

趙檉轉身又回去屋中,重新拿起桌上呂將所繪地圖觀看,若按照上面路線從涼州出兵,似子午谷般路途的關隘並不存在,沒有太多崎嶇之地,唯兩處艱險,一個是穿行那小段沙漠,一個則是繞過賀蘭山腳。

沙漠這東西哪怕只是十幾裡,卻也危險無比,何況地圖上這段沙漠足有五六十里遠。

而賀蘭山腳下那一片地界,雖然無有城池,但已進興慶府轄內,人煙不像草原稀少,若非急行奔赴,那麼訊息肯定會提前走漏。

但這兩點其實還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是確保李察哥和三千鐵鷂子不在興慶!

若是西夏軍神李察哥未離開,重甲鐵鷂子也在,就算是順利至興慶府興州城下,也破不了城的。

呂將在信上只是將此事做個設想提出來,未雨綢繆要先拿下涼州,至於以後行不行此策,有涼州在手,總是佔據了主動。

趙檉又想片刻,其實若行此策,想要將李察哥和三千鐵鷂子調離興慶也並非太大難事,既然是協同作戰,那他這邊依舊還要向東打,戰事激烈之下,李察哥必來,三千鐵鷂子也有很大可能會出徵。

這兩者離開興慶後涼州軍那邊走沙漠,繞賀蘭,偷襲興慶府便有百分之五十成功的可能,比子午谷奇謀成功機率要高,不過也只是一半的機會,畢竟行軍之路種種意外都可能發生,至少要去掉半數的僥倖。

不過且不管日後行不行此策,先手之下,涼州卻是應行拿下的,若以後用此計,涼州在手一切好辦,若不行此計,多個涼州也並非壞事。

想到這裡趙檉立刻開始寫信,隨後封好喚來張憲,讓他即刻帶兩千騎兵兩千步兵,奔赴天登與呂將匯合,共謀涼州之事。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