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大部分的人登上了公交車,而先前那婦人的女兒和另一個倖存者也在屍變後被砍殺。
幾名負責警戒的軍人見倖存者們都進了公交,連忙歸攏過來,迅速登車。
只剩下林煊站在擋風玻璃前,掃了一眼周圍遍地的血肉碎片,意念微動。
旋即,他招手把不遠處的兩輛大巴收入隨身空間,這才從公交車前門走了上去。
在眾人的好奇下,他用精神力和元氣構建了三隻大手與大腿,將已經熄火的公交車啟動,關上車門,並用意念駕駛。
隨著制動、離合踏板被鬆開,龐大的汽車就這麼行駛起來。
林煊偏頭看了看前擋風玻璃,又轉身望向眾人,那些倖存者都目不轉睛的看著他,而軍人都站在窗邊,觀察著外面的動靜。
這時,鄭毅提問了。
“林煊同志,請問我們這是去哪裡?”
“基地。”
林煊隨口回答,目光卻是看向窗外,似乎是感應到了什麼。
許多站著的成年人都隨著他的視線,下意識朝窗外看去。
很快,一些人看到了異常。
窗外不遠處丟失蓋子的下水道口,那婦人的屍體有了動靜,此刻腹部被貫穿,幾條尺餘長、嘴邊帶鬍鬚的東西在其中扭動著,吞噬內臟。
“埃汲塘鯴,外來物種。”
有眼力不錯的人已經分辨出了那東西是什麼物種,開始在周圍倖存者的提問下,進行較詳細的解釋。
埃汲塘鯴又稱革鬍子鯰、埃汲塘角魚。原產於尼羅河流域,因為生長快、個頭大、適應性強、耐氧量低等特點,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為食用魚,從埃汲引入函夏。
後在兩廣地區氾濫成災。
雖然這種魚和本土塘鯴一樣,口感鮮美,適合做水煮魚片,但它們的生存能力太強了,能在糞池,臭水溝,下水道等環境成長。
現在已是被大眾避之不及的垃圾魚。
不過,塘鯴並非是網上流傳的那樣,專吃腐屍、糞便和生活垃圾。
事實上,塘鯴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正常環境下一般以捕捉小型魚類、蝦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等為生,不存在什麼噁心不能吃的情況。
但要注意的是,市場上的儘量少吃,而由水質好的池塘、江河中捕獲的可以放心吃。
至於不遠處的那些塘鯴,顏色不似普通埃汲塘鯴的偏深,也不像本土塘鯴的偏黃,顯然是變異了。
再加上從下水道出現,吃了喪屍血肉的原因,幾重buff疊下來,恐怕能讓人當場渡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