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跟林煊無關了,他看中的是黑魚的價值。
這東西可是大補,在手術開刀之後,搞幾條野生黑魚燉湯,能讓傷口更快好起來。
而手中這條達到了2星,渾身都是寶,肉塊可以做水煮魚片,魚鱗和魚齒可以製造護具武器。
“先養著。”
林煊說著,隨手把這條元變黑魚丟進了一個清理過的水坑。
然後繼續盯著前方。
隨著水位不斷下降,一些屍變魚的脊背逐漸露出,除了青草鰱鱅鯽鯉等本土魚,林煊還看到了兩條不速之客。
這是一對怪魚。從外表來看,體延長,上下頜亦長。口裂深,具銳齒。背、臀鰭相對並位於體後部;無脂鰭,腹鰭腹位。
再加上那酷似鱷魚頭顱的魚首,可以確定是兩條鱷雀鱔。
這是外來物種,原產於北美,體長可接近四米,屬於兇猛的淡水魚。
林煊記得自己最早知道這種魚,還是中學時期在內涵段子上面被科普的,只不過那會兒鱷雀鱔並不怎麼被國人重視。
直到去年那次大張旗鼓的抽水,才逐漸被大眾瞭解,成為人人喊打的生物。
再之後,網上出現了各地抓捕鱷雀鱔的影片,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阻止其迅速發展。
反正林煊認為,防範外來物種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像鱷雀鱔這種在國內沒有天敵,血液和內臟有毒,肉質也差的外來魚種,很難消滅掉。
更何況還有各種各樣的傢伙喜歡亂放。比如間諜,夏奸,部分放生佬,以及一些買來當觀賞魚卻漸漸養不起,而放到自然水域的蠢人。
雖然萬幸的是暫時沒有這玩意傷人致死的報道,但現在是末世,恐怕已經對部分國人造成了傷亡。
要知道,洞察之眼顯示的資訊裡,那條大黑魚災變前就已經達到了,自然成長的最大限度——1米左右,進化成2星也才堪堪3米。
而兩條鱷雀鱔原本只有一尺來長,成為2星後就接近半丈,這要是繼續進化下去,或者初始長度有很大,那還了得?
至於說,其他地方有沒有那種變異前就是米級的鱷雀鱔,答案是肯定的。畢竟引進幾十年了。
當下,林煊用能量手掌依次抓住兩條鱷雀鱔,割去魚鱗、魚鰭、魚齒等部位,剩下的大部分血肉都丟入水坑。
隨即收回抽水機,凌空而起,撤去石坎,讓屍變魚們在一個不足筷子深的水坑中相互撕咬和吞噬。
最後操縱石槽,帶著魚獲迴歸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