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義堂的山門,倒是在山窩子裡。防守相當嚴密。
而且從攻入山中的況來看,王若離覺得對方似乎有些軍隊的影子。
校尉營耗費幾炷香的時間,才終於打入了裡面。
遭遇的反抗尤為激烈。似乎與之不大想要打起來。
王若離見著旁邊的閭丘明達,神色有些憂色,這才問出了緣由。
原來這個聚義山,其中的許多頭目,來自校尉營,大半落草為寇的仙朝軍士,都投到了聚義山。
尤其聚義山的山主,乃是原來的校尉營都尉,名叫鄧回。
王若離思慮片刻,並沒有打算鐵血到底,而是實施恩威並施。派了閭丘明達前去勸降。
半柱香時間沒到,閭丘明達便帶了一個材頎偉的漢子過來。
“屬下鄧回,拜見校尉大人。”鄧回走到近前跪倒在地,頭伏得很低。
“機會僅此一次。”王若離淡聲說道。
“多謝校尉大人,屬下必定不敢再犯第二次。”鄧回一副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或許是一定的惻隱之心吧,如果好好的都尉從軍,誰願意去落草為寇,或許對方有苦衷吧。也不知閭丘明達是怎麼勸降的,不過王若離也沒必要知道,既然是手下,那就要讓他們有發光發的機會。
隨著第二個目標的順利解決。
王若離帶領著校尉營,馬不停蹄,一鼓作氣,直撲玉蘭城東面的第三大流寇,烏馬幫。
這是一夥馬賊,長期作惡多端,都是一些為非作歹之徒。
王若離沒有客氣,帶領著校尉營,將烏馬幫夷為平地。
殺戮太重,鮮血四濺,血流滿地。
烏馬幫的賊首,是個化丹期的高手,被閭丘明達、鄧回二人聯手除掉。
順利解決了東面的三個流寇據點,東面方向,基本不足為患。
校尉營帶著戰利品,興高采烈地迴歸玉蘭城。可謂是滿載而歸。
軍隊威整,似乎比出發的時候,多了幾分肅殺之氣。本來漸漸渙散計程車氣,在慢慢的凝聚。
得知喜訊,施秀人、蘇棄學,帶著一眾鄉紳財主,大小官吏,在城門迎接,搞得十分濃重。似乎已經忘了,昨天這個時候,這個新任校尉,正在杖責通判董誼。彷彿這一頁已經翻過了。
王若離坐在馬上,一副鎮定自若地進城。
不過校尉營的勝利,卻是讓玉蘭城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至少官軍積極掃寇的決心,讓人激動,為平民的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整生活在戰亂和流寇的影之下,如何了得。
當晚,在校尉營行營,辦了一個篝火慶祝會。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