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院上墳> 第四百一十二章 無類 (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二章 無類 (寅) (2 / 2)

那女人瞪了一眼向東,但眼神裡並沒有一絲的嗔怪,反而是一種讓人無法拒絕的俏色。

向東立刻站起了身,朝我們笑了笑,“常爺,不好意思,到我們演出了,圈子裡的事兒梅姐知道的比我多,你們問問她吧。”說完匆匆問舞臺方向跑去。

那個叫梅姐的女人眉毛一揚,問了一句,“向東的朋友?記者嗎?哪個報紙的?”

小雷這些年曆煉的愈發成熟,朝我使了個眼色,卻也不答梅姐的問話,反而說,“再來半箱酒,最好有點兒下酒的菜。”

我知道他這是給我爭取時間,讓我編呢,就笑著站起身,舉了舉手裡的啤酒杯,“梅姑娘,有鮮釀嗎,來四紮,比啤酒夠味兒,我姓常,不是記者,卻也是搞文字工作的,向東的街坊。”

梅姐一樂,說了一句:“酒吧裡頭一回有人叫我梅姑娘,不過,常叔你這年齡也確實叫得,我們這有最好的德國鮮釀,給你們打去。”說完就轉身向後廚走去。

梅姑娘這晚陪著我們足足聊了兩個多小時,就看著不同的樂隊走馬燈似的上臺下臺。

的確如之前小雷的介紹,她是九十年代初就組了樂隊的老搖滾人,名字叫梅雨君。雖然是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庭,但人從小就叛逆,十八九歲就休學加入了樂隊,為這事兒幾乎和家裡決裂。

她的嗓音特別,低沉而沙啞,是個做主唱的料,更難得的是,她的天分極高,能作曲能填詞,少有的創作型人才。只是搖滾樂從來就沒登過大雅之堂,真正能唱出來的發唱片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說她這樣的女主唱撐起的樂隊。

雖然梅雨君的作品很得圈裡人的讚賞,但沒什麼演出的機會,在公眾中的知名度很低。千禧年後,搖滾圈更加的沒著落,梅雨君的樂隊維持都很困難,樂隊成員無奈之下,出去打工的打工,給大樂隊打下手兒的打下手,湊在一起排練的時間都很難保證。

梅雨君轉眼就過了三十,知道長期這麼在樂隊裡混著,很難再有什麼發展,索性四處借了些錢,在這裡租下這個地下室,開了個小酒吧,藉此養活樂隊,這一干已經是兩三年了。

還好,這麼多年來的經歷,讓她在搖滾圈裡人脈極廣,常常也有圈裡的大腕來捧場演出,卻從不要她一分錢,而圈裡的一些重要聚會活動也都選在這裡,生意也還說的過去。

和梅雨君閒聊,會有一種特殊的放鬆感,她說話不快,但極為聰明,也許是長期搞音樂創作的原因,直覺非常好,很多時候你前一句話還沒完,她已經猜到你要說些什麼,往往能說出很有見地和深度的內容。

我當然不會放掉這樣的機會,瞭解搖滾圈裡的內幕當然是此行的目的,但瞭解的越多越是困惑,盧盤子也好,小饒也好,頂多算是玩票兒的,與真實的搖滾圈差得太遠,實在想象不出這其中的關聯。

索性繼續剛才向東的話題,問起了搖滾樂走下坡路的原因,特別是九五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有那個唐朝樂隊的張炬。

聊起這些,梅雨君也拿過了一瓶啤酒,卻不用杯,對著酒嘴灌了兩口。

在梅雨君看來,搖滾樂的衰落有向東說的原因,圈裡的人生活混亂,膽大妄為,很多時候關注的已經不是音樂本身,負面的新聞太多,再加上很多音樂從西方搖滾樂借鑑,到後來差不多是原樣照扒,這當然很難被主流音樂界所認可,甚至還讓很多愛好搖滾樂的年輕人寒心。

根本的原因其實是一個音樂土壤的問題。西方搖滾樂從它誕生和發展的軌跡上看,都有特定的文化土壤,可在國內,土壤完全不同。雖然很多音樂人致力於將中國元素融入到搖滾樂中,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搖滾樂在國內不過十幾年的歷史,太短暫了,需要更多的積澱才有發展,當然,也許裡面會出現真正的天才,大大縮短這個過程。

(生非貴之所能存,身非愛之所能厚;生亦非賤之所能夭,身亦非輕之所能薄。故貴之或不生,賤之或不死;愛之或不厚,輕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貴之而生,或賤之而死;或愛之而厚,或輕之而薄。此似順也,非順也;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列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