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院上墳> 第四百零九章 無類 (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九章 無類 (癸) (2 / 2)

常嗣庭等得焦躁,就問了正到底該信臨安老漢來過東來寺,還是沒來過?黑衣人御風而行是不是真有這樣的道法?

了正朝常嗣庭微微一笑,告訴他,天底下的事未必都是非此即彼,老漢也許既來過東來寺,也從未來過。

常嗣庭頓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完全無法理解了正這自相矛盾的解釋。

了正卻不著急,只是請常嗣庭平心靜氣,慢慢品茶。常嗣庭明白自己再急也沒有用,索性靜下心來,不再想黑衣人的事,也就在這時,他忽然發現了正法大師泡的茶清香無比,入喉之後又回味無窮,每一滴茶湯彷彿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進到五臟六腑後便徐徐開放,讓整個身體都像被精心地由內及外,洗滌過一般。

常嗣庭常與文人墨客為伴,自然也深得茶道,天下茗茶也大多品過,可唯有了正大師這茶,茶品非凡,給人一種極為特殊的感覺,既覺得心境平和,又覺得神思激盪,常嗣庭正搜腸刮肚琢磨該如何表達,不想身邊的了正已經開了口。

“常施主此時可是有了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之感?”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這八個字如同是天籟之音,震得常嗣庭身體彷彿都不是自己的,再也動彈不得。

了正大師又是一笑,開始從趙州和尚到百丈懷海,從六和之敬到草木中人,滔滔不絕講述了參茶與參禪的故事,一時間讓常嗣庭心馳神往,不能自己。

猛地,了正大師又話鋒一轉,告訴常嗣庭,是非曲直皆在人心,臨安老漢既來過又沒來過的道理,你可曾想通?

常嗣庭困惑的搖了搖頭,“大師的意思可是,那些事本與我無關,何必掛念於心?”他不明白為何了正又從禪茶聊到了臨安老漢的事。

了正大師搖了搖頭,“常施主,以茶修禪,稱為禪茶,當然也可以用酒,用食,用一切天下事來修,不在用何物,而在參禪之心。你一路從臨安來,歷盡千難,只為找一個因果,這本身也是修行的過程,關鍵是你可明白要修的是什麼?”

這翻話讓常嗣庭似有所悟,但還是沒想通其中的關節。

了正大師又緩緩說道:“我佛有六通之說,是謂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便是不拒於形,可神遊物外,不出於世,而盡知天下。天下所修者,也不盡是僧道,能修出神足通的想來應該很多。”

“你說的臨安老漢,他數十年來一心求佛,誰又能知道他是否有了神足通而不自知,那兩個黑衣人也有可能以神足通的道法來助老漢。這就是我說老漢既來過,又沒來過的原因。”

聽到這裡,常嗣庭有點明白了正大師的意思,不禁插了一句:“大師,你的意思是神足通這個法門未必真的有御風而行的能力,而是指一種神遊物外的狀態?”

了正大師微笑著點了點頭,但突然面色變得凝重而嚴厲,聲調也提到很高,“常施主,你本有慧根,但須知我佛也有忌神通,世人皆求有神通,但無非一個貪字,以此心修行,未得真智之體而只求一用,必致墮落,必招惡果,甚可畏也。你也要時時想到這個忌字。”

了正大師說完再不言語,只是默默的看著心潮翻湧的常嗣庭。

而常嗣庭也明白,了正大師的一番話應該就是禪宗所說的“當頭棒喝”了,這一棒確是很重,常嗣庭終於明白他不遠千里入蜀地,冥冥中的天意也許並不是瞭解黑衣人的真相,也明白為何了正大師的寺院,有東來寺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覺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