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我猜你也根本不是什麼海事局的處長,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上海海事局的出港記錄上並沒有東星號的記載,對嗎?”曹隊在一邊不禁脫口問了一句。
“老曹,咱們中國辦點事兒最麻煩的就是門戶之見,不是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況且,這些人真的是敵嗎?涉及學術,可能更加的令人難以啟齒。這一點,我相信老陸領會的更深一些。所以,我的研究即使立了項,也需要個身份的掩護,而且,我的研究內容,是高度的機密,所以海事局,老實說,我沒去上過一天班。”
“我不能透露更多研究的內容,但研究的起因的確與南海東部一帶莫名其妙的船隻失事有關。這些船隻失事事件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按我們掌握的有限史料計算,那片海域大約葬送了上千條大小不一的海船。“
”當然,古時的航海技術不夠發達,船身又都是木製,抗風浪能力差,沒有天氣預報,全憑船工的海上經驗和預感,規避極端天氣,葬身颱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但問題是,即使到了近代,南海航行的多是全金屬船舶了,依舊海難不斷。“
”我研究了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六四年之間大部分的航海檔案,這一帶海域一共沉沒了中國船隻八十七艘,外國船隻六十六艘。這裡面,我們海外的航海資料缺乏,能找到記載的非常有限,所以外國船隻實際的遇難數一定遠遠超過六十六艘。即便如此,這個數字也比正常的熱帶風暴高發海域,實際沉船平均值要高出三倍以上。這個異常現象,其實也並非我第一個注意到,日本人的商船是在這片海域損失最為慘重的,無論是上萬噸的紅島丸油輪,還是武裝到牙齒的千松代運兵船,都沒能駛出那裡,所以日本人把這片海域稱為魔鬼海。“
”至於魔鬼海大批船隻失事的原因,無非這麼幾種推測,一是突發的熱帶氣旋,強對流天氣往往造成十幾米高的巨浪,船隻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傾覆。二是洋流造成的巨大海底漩渦。這種海底漩渦潛伏於海底極深處,特定的天氣狀況裡,會瞬間出現在海面表層,船隻即使發現也很難及時閃避,很快便被捲入海底。“
”三呢,則與南海複雜的地質、水文狀況有關。這片海域暗礁叢生,很多暗礁在水下半米到兩米的位置,而且不完全是珊瑚沉積而成,很多屬於劇烈的地質活動的遺留物,礁石異常堅固。往來船隻不熟悉航道的,很容易在暗礁區擱淺,船殼破損乃至沉沒。“
”當然,也還有第四種說法,那就是這一帶屬於公海,歷史上又是戰亂頻發的區域,海上的海盜勢力強盛。即使到了二戰之後,強大的盟軍海上力量,也沒有徹底肅清這些海盜,相反,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南海海盜還快速發展起來,成為南中國海的首要不穩定因素。而失蹤的船隻,應該很大一部分都被海盜劫掠而去了。“
”但是,無論哪一種說法,如果你認真的收集相關資料,仔細分析,仍然會發現很多違背常理的現象,至少那幾種說法都無法合理的解釋。比如,船隻在失蹤前,通訊系統會全部癱瘓,無論是無線電、雷達還是這些年才有的海事衛星電話,無一倖免。再比如,失蹤的船隻從未有一個倖存者被找到,甚至是屍體、遺物也從未被發現。特別是大型油輪,一個龐然大物,即使被海盜劫持,也很難被掩蓋住;即使因為惡劣天氣沉沒,也會有些油跡或碎片被發現,但這些船隻就像被蒸發了一樣,什麼也沒留下。“
”最重要的是,這片海域自古就是鬼船主要的活動區域,每年都會有大量目擊鬼船的報告。而從這些目擊報告分析,海上飄蕩的鬼船就是那些失蹤的船隻無疑,但究竟是什麼讓船員寧可跳海,也不留在船上等待救援呢?而那些鬼船本身沒有動力,只能靠洋流來移動,但它們又是如何做到來無影去無蹤的?為什麼我們在雷達上捕捉不到鬼船的身影?“
魏智華的聲音在實驗中心裡迴盪,不知為什麼,顯得非常飄渺,彷彿是從另一個世界傳來的,或者說,這個場景給了我一種超現實感:黑暗的堆滿裝置的船艙,僅剩下一臺還閃爍光亮的電腦,三五個忽明忽暗的菸頭,以及一條被困在巨大漩渦之中的失去動力的科考船。
那一刻,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所面對的究竟是真實的世界,還只是一個由影像、音訊、長短波構成的世界?
”老魏,你是一個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卻善於守拙的人,這一點我可以確認,所以,你研究的目標絕不是那些南海沉船的史料,不是嗎?“陸炳林低沉沙啞的聲音再次響起。
(不可見者,為自性體無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見也。然見不可得者,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見也。無有知者,為自性無形,本無分別,是名無有知者;無不知者,於無分別體中,具有恆沙之用,能分別一切,即無事不知,是名無不知者。般若偈雲: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頓悟入道要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