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院上墳> 第三百五十九章 蜃海 (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九章 蜃海 (醜)

陸炳林記得前些年看北京亞運會直播時,在主體育場曾看到一個巨大的電子計時器,好像是日本精工集團贊助的,有十幾米長,五米多高,每一個顯示數字,都有兩人高,即使坐在體育場另一端的自己,也可以清晰看到上面的時間顯示。

在陸炳林的設想中,如果能搞到一個比這更大的計時器,那麼很有可能從海市蜃樓中觀察到這個計時器。讀出計時器上顯示的時間,就可以確認干擾源造成時間扭曲的事實,甚至得出海市蜃樓本身就是時間漩渦的結論。

但他理想中的計時器造價極為昂貴,貴的陸炳林連去找日本廠家砍價的心思都沒有了。可天無絕人之路,一個朋友幫他聯絡到了上海的一家精密儀器廠,可以生產出類似的巨型電子計時器,尺寸還可以比日本那臺更大,造價也更便宜。當廠家瞭解到陸炳林弄這裝置的原因後,直接給了一個出廠價。雖然後來把那個大傢伙運到新疆的運費遠遠超過了購買的價格,但至少陸炳林的計劃成功了一半。

計時器運到後,陸炳林也遇到了一個難題,計時器主要用來顯示小時和分秒單位,雖然也可以顯示年月日,但數字顯示的非常小,在海市蜃樓的影像中一定是看不到。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陸炳林只好設計了一個簡易的體系,根據在計時器不同的位置懸掛一面旗幟,用旗幟位置來代表週一到週日的七天。年和月在陸炳林看來,並不需要特別標註,能夠測定出一週內的時間差異已經足夠了。

但超出陸炳林想象的是科考資金的籌集的難度。追蜃人足足運作了一年才勉強弄到足夠的資金,大部隊回到塔克拉瑪干的實驗基地已經是九七年的春天。

最初實驗進行的非常順利,陸炳林加固了旗杆,將計時器吊裝到了旗杆上,計時器工作正常。為保障試驗所需要的電力,他們又弄來了幾臺柴油發動機,一時間實驗基地轟鳴聲四起。更多的野外科考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過來,一切有序的展開。

陸炳林的考察車隊到達上次發現海市蜃樓的觀測點,卻沒有再看到海市蜃樓出現,這倒是在陸炳林的預料之內,畢竟不同季節氣候條件差異很大,一點點溫差,就會改變折射角度,一度的變化,在沙漠裡可能就代表幾十、上百公里的誤差。但這一回有了上次的資料記錄,經過對比計算,陸炳林大致確定了可能性比較大的觀測點座標,又花了兩個月進行實地觀測排除,終於在七月中旬,再次於實驗基地西南七百七十公里處,觀測到了旗杆的海市蜃樓影像。

令陸炳林無比驚喜的是,與他之前的設想一樣,海市蜃樓中出現了計時器,雖然有些模糊,陸炳林還是分辨出了上面的數字。當時觀測時間是上午十一點二十四分,但計時器顯示的是上午八點零三分。時間不同步,那麼很有可能是時間受到未知干擾源的影響,發生了扭曲。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八點零三分的計時器影像被儲存在了大氣中,到十一點二十四分時才被觀察到。

但海市蜃樓中顯示的計時器影像太小,周圍又似乎蒸騰著飄渺的霧氣,陸炳林一時沒法看清計時器上懸掛的旗幟,更無法判斷旗幟位置所代表的星期數。他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能夠證明時間發生了扭曲就足夠了。陸炳林把觀測計時器上旗幟位置的工作交給了下屬,自己則返回到車裡,立刻開始收集周圍的氣象觀測資料,代入公式,反推計時器的實際位置座標。

和上一次的結果一樣,可能的座標點有四五個,但都不是實驗基地的座標。對比上一次推導的座標點,陸炳林驚訝的發現雖然觀測點座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天氣資料也完全不同,但兩次推導的海市蜃樓發生點座標驚人的近似,都在魔鬼城附近直徑兩百公里的半徑內。

看來,自己的數學模型並沒有錯,一定是魔鬼城那一帶存在一個奇特的干擾源,從旗杆和計時器那裡反射的光線經過干擾源時發生了扭曲,被投射到了現在的觀測點。但陸炳林實在想象不出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干擾源,究竟是什麼有如此之大的能量,讓光線產生扭曲,甚至時間都發生了幾個小時的延遲。

正在他陷入沉思之時,負責觀測的追蜃人進到了車裡。這一次海市蜃樓出現的時間很長,幾乎有三十五分鐘,追蜃人全程進行了錄影。在車裡,追蜃人開啟了攝像機,也許是攝像機裡記錄的內容過於匪夷所思,追蜃人的手不停的顫抖,陸炳林只好拿過攝影機,自己往回倒錄影帶。

追蜃人喝了口水,平復了一下心情,才告訴陸炳林自己在海市蜃樓中的發現。最初因為海市蜃樓上漂浮的霧氣,讓整個影像有點模糊,隱約能夠分辨計時器上的數字,但觀察了一陣,追蜃人就發現計時器上的數字是不斷變化的,這可以證明海市蜃樓反射的影像並不是一幅靜態圖,而應該如同攝像直播一樣,同步記錄著實驗基地的狀況,只是時間上有三個多小時的延遲。

但很快追蜃人就發現了詭異的地方,計時器上的秒單位顯示幾乎是靜止不動的,或者說跳動得太快,根本分辨不清。而分單位的顯示跳動的速度極快,比正常快至少五六倍,那麼這根本就不是同步或略有延遲的影像,而是一個真正的時間漩渦。

聽了追蜃人的講述,看過錄相資料,陸炳林反而平靜了下來。看來所有的觀測資料都將謎底指問了魔鬼城,只有實地進入那一片死亡之地,才能搞清造成時間扭曲的真正原因,如果有那裡的第一手資料,自己建立的海市蜃樓折射成像模型才能真正完善。

陸炳林將攝像機交還給追蜃人,又忙著在地圖上標註起來。另一隻勘察的小分隊,就在自己北面十五公里處,這時出發,天黑前就應該能到達魔鬼城南面的一個公式推導的座標點,而自己這支隊伍馬上出發,估計晚最多一小時就可以和他們匯合。在那裡駐紮一夜,估計用上兩天時間,就可以採集完所有的資料。

陸炳林沒有再猶豫,拿起衛星電話,將進發魔鬼城的命令下達給了另一支隊伍。這一邊也馬上行動起來,將各種儀器裝置裝車,清點了補給,準備啟程。

這一次隨陸炳林行動的,還有支援過來的新疆建設兵團的一個通訊班,八個通訊兵和工程兵,由一位叫趙振國的副排長帶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配合考察隊假設臨時的通訊線路,這是陸炳林花了大力氣在北京爭取來的支援。

別看沙漠渺無人煙,但從五十年代的石油勘探,到六十年代的兩彈一星,以及七十年代一系列大規模科考活動,建設兵團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歷經四十多年的艱苦奮鬥,沙漠中已經有了建設兵團數百個永久補給點和裝置倉庫。

自從陸炳林的科考隊出發,後勤與通訊便是由趙排長負責。趙排長在這片沙漠駐守了五年,恐怕沒人比他更瞭解這裡,依託沙漠裡的裝置倉庫,從行進路線的設計,甚至是每一天的日程安排,基本上陸炳林都交給了趙排長。當然,趙排長也沒有令他失望,一切井井有條,完善而高效。

但當趙排長聽到陸炳林進發魔鬼城的命令,一反常態的猶豫起來。趙排長的意見主要有兩條,一是魔鬼城附近百餘公里,再沒有建設兵團的補給點,科考隊的食物和水雖然充足,可通訊線纜畢竟有限,和實驗基地的聯絡還可以保障,但與另一支考察隊伍的聯絡將變得非常困難。

二是,魔鬼城附近氣候情況複雜,經常會突發異常的氣候狀況,沒有充分的準備,晚上在那裡紮營是非常危險的。

趙排長的理由還是很充分的,但陸炳林還是從他的話裡捕捉到了一些反常。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但對趙排長這人,陸炳林自認為還是很瞭解,他是個標準的軍人,對命令有著近乎執拗的服從性,人又隨和而嚴謹,所以自從出發以來,他對科考隊的行動計劃沒有任何的牴觸情況,即便計劃有不妥當的地方,他也儘自己所能,想方設法地去解決,而不是反對。

對趙排長的意見,陸炳林不得不耐下心來,多做一些解釋。畢竟海市蜃樓的出現,有極強的偶然性,不盡早趕到魔鬼城,拿到第一手的監測資料,重新檢驗成像模型,之前的搜尋工作等於前功盡棄,這一趟可以說對整個計劃的成敗至關重要。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菜根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