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院上墳> 第三百二十三章 地火 (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三章 地火 (子) (1 / 2)

見我一直沉默不語,齊館長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老常,鄉間野話,你不必太在意,渡劫這種事,不還是信者有,不信則無嘛?不過,我這個匣子裡的東西,也許和你查的事有點關係。”

老齊的話一下讓我振奮起來,從他手中接過那個一直令我好奇的木匣,緩緩的開啟。

這木匣本身就是個老物件,雖不是什麼上好的木料所做,但雕工非常的精美。正面是個合和四仙的紋樣,人物生動,疏密得當,四周裝飾著纏枝蓮紋,繁而不俗,有一股子文人雅意。

開啟盒蓋,裡面原本應該有錦緞的內襯,但估計是年頭久了,已不知所終。匣子中央是塊拳頭大小的黑色石塊。

猛一看這似乎就是個普通的煤塊,但在夕陽餘暉的照射下,石塊反射出淡淡的青紫色的光斑,表面也顯得非常密實,有一點墨玉般溫潤的質感,手感上也比煤塊重的多。

“是煤精石嗎?”我脫口問道。

老齊從木匣中拿起那石頭,緩緩抬過頭頂,迎著西邊柔和微紅的光線照了起來。

“老常,我們這兒有個千車煤一塊精的說法,說的就是這煤精石的稀有。古時候,人們認為煤精石是吸收了周圍煤的靈氣而形成的,所以一塊煤精石,周圍百米內都不會有第二塊。這當然是珠寶商編造的故事,按現在的說法,煤精石和一般煤的區別是形成煤的遠古樹種不同,煤精石是一種少有的富含樹脂的古樹沉積形成的。但成家嶺礦的確是很多年沒挖出過煤精石了。”

“齊館長,您手裡這塊煤精石是出自現在的礦井還是明清時的老物件?”旁邊的小段似乎也陶醉在煤精石飄忽不定的反光裡,情不自禁的問了一句。

“段警官,您的話前半句錯了。這其實不是煤精石,而是煤精玉。所謂萬年煤精,萬萬年的煤玉。煤精玉比煤精石更是難得的多,硬度也大得多。你們順著陽光再仔細看,就會發現它的神奇之處。”老齊把那塊石頭向我和小段的方向移了移。

西下的陽光順著煤精玉的邊緣照射過來,此時我的雙眼與它的距離不到十厘米。那一刻,我似乎出現了某種奇怪的幻覺,陽光似乎不再是直射的,而是像流水一般,照到煤精玉的背光面後,沿著潤澤的邊緣緩緩的流淌過來,而這淡淡的光芒最終也把整塊石頭包裹起來。

這時,原本墨黑的石頭,似乎有光線在往裡滲著。沒錯,就如同墨汁陰到宣紙之上,緩緩的散開,慢慢的滲下去。區別只在於宣紙是越滲越黑,而煤精石則慢慢的變得透明起來。我似乎可以看到煤精石內裡的紋路,斑點,也許是裡面有結晶體和礦物質雜質的原因,還會有一些如細沙般的顆粒反射著微弱的光線,忽隱忽現,光怪陸離。

以這種方式迎著太陽觀察煤精玉,雖然陽光並不晃眼,但短短的一分鐘,還是讓眼睛非常的疲勞,很快,眼前就出現了很多細小的斑點,焦距開始對不太準,眼底的肌肉也開始痠疼起來。我正要把視線挪開,準備休息一下,忽然發現,在煤精石內正前方的一個光點,似乎在緩緩的移動,從煤精石的正中,如墜入油脂中的石子般,慢慢的下沉。我以為是幻覺,揉了揉眼再看時,那光點已經消失不見了。

難道是傳說中玉包水?也就是玉石藏家夢寐以求的水膽?在我的印象裡水晶、瑪瑙、和田玉里有水膽的出現,那都是百萬分之一的機率,如眼前這煤精玉大小的水膽,換做是前面幾種寶石,哪一件雕琢之後,都是國寶。但煤精玉里有水膽,真是聞所未聞。

關於水膽的形成,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礦石形成之初,裡面就包裹著液體,在巨大壓力下,一次成型。另一種說法是最初的礦石表面,有一些微小的孔洞,石頭又沉在地下河中,水沿著孔洞滲進了礦石內部,之後在高溫高壓下,礦石外面的孔洞被擠壓消失,水就留在了礦石內部。

但這兩種形成水膽的說法,對煤精玉來說,都不合理。水晶、玉石的形成和火山噴發,地殼擠壓有關,有它的突然性。但煤的形成,也包括煤精玉,那是沉積作用,非常緩慢的一層層疊加出來的,而且主要是腐爛的樹木,沒有形成水膽的地質條件。我很懷疑是我的眼睛欺騙了自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