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院上墳> 第三百二十一章 地火 (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一章 地火 (壬) (1 / 2)

曾萬春這書的寫法與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非常的類似,主要記載的是廣靈民間流傳的一些志怪故事,每個故事長短不一,但立意與文采就完全沒法和紀曉嵐相比了。

道光年間封礦那段記載之前,曾萬春寫了個他從別人那聽來的小故事。講的是成家嶺上自古有個怨魂作亂。兩千多年前春秋時,代國的一個武將帶兵抵抗趙國的入侵,代國都城也就是今日的廣靈,被趙國攻破後,這個武將被趙國兵將擒獲,但代國宗室逃進了成家嶺的深山中。為了找到他們,斬草除根,趙國兵將對這個俘虜進行了嚴刑拷打,甚至將他的麵皮整塊的揭了下來。但這個代國將軍依舊什麼都沒說,只是大罵趙人。趙國人一怒之下將他殺死,沒有皮的頭顱割下,掛在了成家嶺的一棵大樹上。

後來,有代國人偷偷把頭顱摘下來,安葬在成家嶺的一個石洞裡。

自此,這個代國將軍的亡魂就飄蕩在成家嶺。因為他沒有面皮,所以成家嶺周圍的農戶經常在深夜撞上一個沒有臉的惡鬼。

到了明代永樂年間,有個富商出資重建了毀於戰火的元代成家嶺煤礦,因為這裡的煤可以直接從廣靈運到京師,所以據說這煤礦其實是當朝某高官的買賣,總之,那一陣成家嶺新挖了四五個礦坑,從周圍來挖煤的工人最多時有數千人。

可後來,礦工們在礦井裡撞上了那個沒臉的惡鬼,而這個惡鬼會吃掉礦工,幻化成這個礦工的樣貌,呆在礦井裡。

幾天之後,也許是惡鬼忘記了原來礦工的模樣,那個麵皮開始模糊起來,它就又吃掉一個,再次幻化,讓面目重新清晰,這樣礦裡莫名其妙死了幾十個礦工。

無面鬼的說法流傳開來,礦工們嚇跑了不少。那富商沒有辦法,從龍虎山請了個道士來做法,那道士用三界業火之法燒掉了惡鬼的皮囊,但並沒有殺死惡鬼,反而讓惡鬼附了身,逃出了礦井。但因為道士的符咒還在,業火依舊會燒掉惡鬼附的肉身,所以在屍身腐敗發臭之前,惡鬼就會去找一個新的身體附上。這樣,鎮子上三天兩頭有人被附身,又被業火化為灰燼。

那富商只好請來死去道士的師父。那老道士以己身引誘惡鬼,進到礦井之中,讓礦工封死了出口,在井下用業火大陣,與惡鬼同歸於盡。礦井下的大火足足燒了一個月,富商擔心這礦井與其他礦井有暗道相連,索性將所有的礦井都封死了。

看完這誌異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沒有現在成家嶺礦發生的人體自燃事件,我根本不會相信這故事的真實性,而認為那只是明代一起煤礦意外失火事故,造成地火蔓延,當時又沒有什麼滅火的手段,如同近代印度那個已經燒了幾十年的煤礦一般,只好任其自生自滅。而事故的責任人要編造一個人力不可及的謊言,礦主也需要個和自己無關的理由來應付死難礦工的親屬,於是才有了這個代國惡鬼的故事。

可問題是,在歷史的長河畔,我雖然知道不可能跨過同一條河流,但週而復始的輪迴,卻一定是有我們還未知的原因。

見我若有所思的沒有說話,齊館長遞了杯茶給我。我還來不及謝,他又把幾張相片放在了我的手上。

這照片都是黑白的,看樣子拍攝了有二三十年,照片的邊角都有些泛黃。而且似乎拍攝的很匆忙,有幾張焦距都沒有對準,非常的模糊。拍攝的時間應該是傍晚,光線不是太好,拍攝者又沒有帶閃光燈,很多暗處的細節無法分辨。

雖然照片質量不佳,但我依稀能夠看到,照片拍攝的是一座破敗的廟宇。前一張拍的是大殿中央一尊高大的塑像,從服飾和姿態上看應該是真武大帝像,那麼這應該就是在一個道觀裡。

後一張非常不清晰,但前後比較我還是可以分辨出,這是前面那雕像的區域性特寫,左腿的那部分。雕像的左腿抬起,腳下踩著什麼東西。我貼近照片仔細觀看,不禁大吃一驚,那是個骨瘦如柴的小鬼,被巨腳踩的動彈不得,似乎還在努力掙扎,這雕像塑得非常寫實而傳神,簡直可以用活靈活現來形容。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關鍵是,那個小鬼的臉是朝外的,朝向照相機的鏡頭,即便是今天,我都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當時內心的震撼,這是一張沒有面目的臉。但並不是完全的平面,好像是臉上蒙著一層白布,如同停屍間裡的死屍,但死屍畢竟是平躺的,布蓋在上面會顯出臉的輪廓。但這雕像是立著的,那就絕不可能是蒙著布的臉。

這雕像的作者,應該被列入世界雕塑大師的行列。雕像沒有眼睛,但你能感覺到它眼睛的存在,而且是直勾勾地盯著你;沒有嘴巴,但你一樣能感覺到它嘴巴誇張地張著,佔據了臉頰絕大多數面積,如同它能把面前的一切吞噬一般;沒有鼻子,但你分明能感覺到臉的正中有兩個小孔,但沒有鼻樑,彷彿那小孔中的寒氣正在緩緩噴出,而罩在臉前並不存在的白布也即將被吹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