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二平靜地點點頭,“老常,你們前兩天弄風箏時,我就在擔心,靠一隻風箏引出檮杌可以做到,但要確認它的位置一個風箏可能不夠,我在鴿子身上綁上了小鏡子,希望能有用。”郭二爺驚訝地看了焦二一眼,也跟著開始調整蜈蚣的位置,準備操縱風箏俯衝而下。
很多事,往往用最簡單的方法,反而能產生最好的效果。焦二的頭鴿撞進了檮杌中,像墜入了一個池塘,檮杌表面同樣泛起一圈圈的漣漪,轉瞬又消失不見了。
接著又是第二隻,第三隻,五隻過後,焦二又吹起了哨子,剩下的鴿子開始降低高度,繼續圍著百望山轉圈。我知道這是焦二擔心一次全飛進去,萬一失敗,剩下的鴿子還可以再做一次努力,看來從神農架回來,焦二的心思比從前也縝密了許多。
五隻鴿子在無形的檮杌中消失後,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第一隻進入的頭鴿,消失在檮杌中後,幾秒鐘不到,鏡子反射的光芒在天空中出現。地面上看去,沒有多遠的距離,但我知道至少鴿子已飛出了上百米,鏡子之後又閃爍兩次就再沒了動靜。而後面的鴿子也是大抵如此,這樣說來,檮杌的體積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它至少有三百多米長,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物?
好在我的驚愕並沒有影響到操控著蜈蚣風箏的郭二爺。郭二爺比對著鴿子消失的位置,動作的幅度不斷地加大,有時甚至半蹲在地上,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穩定風箏的空中姿態,但看得出半空中的風應是越來越大,郭二爺對風箏的控制也越來越困難。
郭二爺又變換了一下自己的姿勢,以左腳為軸,逆時針地轉動身體,藉助身形的變化,腳步上的移動,將風箏線繩慢慢收了回來。
空中的蜈蚣風箏頭一點點沉了下來,此刻我們都看到蜈蚣下面的空中隱隱浮現出長長的影子。而郭二爺陡然間加快了步子,連續在退的過程中陀螺般地轉了幾圈,腳下的地面塵土揚起,掩住了他的身形。我顧不得看郭二爺的凌波步法,急忙抬頭向空中望去。
蜈蚣風箏在快要墜入檮杌時,又猛的被郭二爺拉起了幾米,風箏的身體和兩側的風筒有一半隱入檮杌變得透明,但下面墜著的裝有灰粉的塑膠袋一定是全部破開,在風箏重新衝出的一瞬那,煙塵在半空炸開,騰空而起。
這樣的場景,用文字來描述永遠顯得蒼白無力。那一天在百望山的所有人所看到的是天地間無比巨大壯觀的瑰麗畫卷,人的渺小在那一刻被無限放大,自然原始的神秘讓周圍的一切彷彿回到了遠古洪荒。
漫天散起的灰粉在風的吹動下,形成長長的一股煙塵,但很快就向四方散開,而煙塵之下似乎有種無形的吸引力,煙塵迅速的向下墜去,緊緊的吸附在虛空之上,而那虛空也慢慢的現出了真身。
估計是灰粉中至陽藥粉的作用,檮杌的表面開始浮出一層薄薄的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七彩的光茫,並逐步的擴散,僅僅被光茫覆蓋的部分,目測上看就是個數百米長,幾十米高的龐然大物,儼然就是一個巨大的果凍,蜈蚣風箏和它相比,就像條蚯蚓。
不久,覆著於表面的灰粉向檮杌的內部開始滲透,而灰粉的每個顆粒外都似乎包裹著水霧,而每一顆水霧都反射著七彩的光暈,頓時,天空有如滿天的星斗,璀璨非常。
在我們都驚愕地看這人間奇景時,檮杌又發生了新的變化,被水霧包裹的灰粉開始慢慢下沉,漸漸匯聚在一起,在檮杌體內形成密密麻麻血管一般的物體,那些閃著光芒的水霧珠就沿著管道從上端一直流淌下來,在檮杌的底部消失不見了。
大約十分鐘後,檮杌上的灰粉都被水霧帶走,再也不見蹤影,天空重新恢復了它的湛藍,彷彿什麼也未曾發生過。
郭二爺扔下了線輪,嘆了口氣,“這麼大的東西就藏在我們身邊,上千年無人識得,不知它還能存在多久。”
那天下午,我們等郭二爺收了風箏,便都坐在了山頂,一直等到太陽西斜,誰也不曾開口,就這麼默默地看著天空,雖知道它再不會出現,但還是帶有些期許,直到最後一抹霞光隱去。
在人類爭服天空,探索地下,遨遊海底的日子裡,我們的身邊依舊有很多的秘密,離我們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在每一次探索答案之後,又不可避免的有點傷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