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過世的楚王昏庸無道;也有人說是若敖氏狼子野心敗壞一國;還有人說是因為新王女子之身本就德不配位,如今更是荒誕無稽,不問朝政,終日縱情享樂,才會造至天譴……
不過自從確認了羋凰,並未像楚成王那樣倒黴的逼宮自縊,或者像楚穆王那樣逼宮自裁,可是接連數日,朝臣依然未曾見她上朝,或者召見過一個朝臣,甚至向誰遞出過什麼訊息。
作為差點被弒君的大楚君主之一。
這位女王的宮殿,每日只有歌舞不息,聲傳四里,彷彿不知成大心為她身死,也不知國中發生的大事。
更甚者,面對請求覲見的朝臣,她命人於楚和宮門外,懸一木牌。
書曰:“凡進諫者,殺無赦!”
此令一出,朝野上下,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不少老臣學者史官巫祝更是嚴辭痛斥:“懸牌拒諫?真是聞所未聞,荒唐至極!”
“她做的是什麼事?”
“如今國內大戰惡疫不斷,內外政局不穩,不問國事不說,居然搞出這麼一出“懸牌拒諫”的創舉!”
“這要是歷代先王地下有知,非給生生氣活了不可!”
“楚王在世時,再怎麼憊懶。”
“都不敢這樣幹!”
“她她她……這是想追趕那擊鼓戲諸侯最後差點滅國的周幽王,還是一曲《北里之曲》最後自取滅亡的商紂王?一個女子好不容量排除萬難,免於弒君之禍,不懂謹言慎行也罷了,一時沉湎歌舞也罷了,可她不知珍惜必會引火燒身……”
“真乃我大楚三百年來第一昏君!”
可是,畢竟羋凰還是若敖子琰的妻子。
面對羋凰此舉,若敖子琰也沒有多說一句,甚至屢次反過來規勸各家不要輕易觸犯此條。
可是還是有大臣,學者,史官,巫祝,在有心人的刻意推動之下,因為闖宮,最終或被殺或被罰後,朝野上下才相信了她的此舉並非玩笑。
因此病癒的羋凰還未登基親政,就已激起國內各種矛盾,甚至急劇尖銳化,但對於國中的各大朝會宴會她從不出席,就連象徵性露一次臉也從未有過,更別說去解釋。
“昏君”。
只是國人對她最輕的謾罵!
至此,楚國上下一片亂像。
此前,卜尹一句“往亡之兆”早已傳遍,而今他的“東皇之怒”再度成真,一時間被楚人奉為先知,巫咸再世。
各大氏族更是竟向邀請,紛紛以重金相托,乞求他能替他們祈福除惡,祛病消災。
一時間,名聲大震!
無數的羽衣女巫,巫覡(女曰巫,男曰覡。)遊走在荊楚各地,敬告世人:“命在旦夕時,唯有虔誠求祝東皇,方能破除一切罪惡。”
無知的民眾、商賈、還有貴族甚至朝臣家眷……紛紛匍伏在地,請其祝也,免於災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