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在李老的氣怒下。
吱吱唔唔,不敢應聲。
自從李老右手被廢,往日溫和的老人,近日脾氣一日勝過一日,加之反覆無常,哎呀……都是這若敖氏之亂鬧的。
……
於是李老開始扮演第一個促成“楚公臨朝攝政”的執行人,甚至邀請瞽者(瞎眼奴隸),俳優(民間藝人),成相(說書人),學者,在全城獻曲、誦詩,為若敖子琰著書立傳,口口相傳。
而這些還只是李老造勢的開端。
其後,雖然值此悼念令尹子般的時期,不好掛紅批彩,他就令四個兒子在民間大辦粥棚,宏揚他的仁德,到處撒錢,更宣揚北方晉陳宋衛四國是如何強大,而若敖子琰以一人之力如何力抗四國及北方中原霸主,重振大楚南方霸主的威名,真正是楚國的中興之主,女王若有若敖子琰輔佐,楚國大敗晉國,稱霸九州,指日可待。
然後,他積極的督促王尹大辦登基大典與封爵大典,其目的在於製造出一種羋凰與若敖子琰即將共同攝政稱王稱公的輿論聲勢。
這樣一來,既可以擊碎那些流言蜚語,形成“安民告示”,又可以形成廣而告之的“轟動效應”。
而同時,他在各大世家中極盡遊說,甚至在朝堂上為替若敖子琰第一個提出封爵。
這一次,他一定要先聲奪人。
造大勢。
扯大旗。
整個楚國,彷彿提前迎來年節,登基大典,全城歡愉,忘記內憂外患。
要知道,李老既是若敖氏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也是整個大楚貴族中最有人緣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也許他在對待若敖越椒大敗之件事情上,最大的私心就是看到若敖氏權力出現的巨大的真空,想把四個不成器的兒子在他死前推上去,所以犯了思想冒進的錯誤。
但是他堅信如此積極的促進“楚公臨朝攝政”,一定會挽回若敖子琰的心。
同時,若敖子琰不可置否的態度。
讓他確定羋凰還活著。
所以在李老不顧一切撒錢後,各卿家都看出來了若敖子琰對於李老的態度有所好轉,全都望風而動起來,於是更大的造勢運動在更多人的推波助瀾下,開展起來。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