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生於望族> 第一百二十八章 背後真相(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八章 背後真相(下) (1 / 2)

 第一百二十八章 背後真相(下)

羅四太太聽了文怡的話,笑了:“這話倒也是,其實他們兩家雖然顯赫,但已久不在京城了,又一向不愛張揚,你小小年紀,又不曾在京裡待過,不知道也是有的。”遂將這兩家人的來歷細細說明:“這東陽侯府,說來是今上登基時才封的新貴,聽說老侯爺是今上潛邸舊人,曾立下大功的,只是今上登基不到三年,正是大好局面之際,他便告了老,今上再三挽留不得,只好賜了無數金帛田地,放他回鄉去了。幾年前,老侯爺沒了,今上一得知訊息,便大哭一場,不但賜他獨子承襲原爵,不必照規矩降一等,還親筆寫了奠文,恩准老侯爺入葬皇陵呢”

文怡聽得感嘆不已,原來是這樣了不得的人物,那為何她前世從未聽人說起呢?或許是她聽說了,卻沒聽仔細,因此忘了?她低下頭,細細品著羅四太太的話,回憶著前世的經歷,忽然心下一動:這位老東陽侯,很是聰明呀既有擁立之功,卻在皇帝坐穩了江山後便急流勇退,免了權勢過大引君王忌憚的禍事,窩在家鄉卻一直不顯山露水的,最後還得了陪葬的恩典。皇帝對這樣的臣子,一定又是安心,又是信任吧?便是將來新帝上位,只要他家不是犯了滔天大罪,新帝礙著先帝的恩典,也不能為難他家……

羅四太太繼續介紹道:“老侯爺固然是不凡,但如今這位東陽侯,也不是尋常人物。他一直在鄉中讀書,不曾入朝,但在士林中聲名赫赫。你不知道他,但你聶家那位表兄,一定聽說過這位侯爺的大名,他所編的《古今尚書集註》,在康城書院備受尊崇,聽說去年才由今上下旨,令禮部重印,在全國各地學宮推行呢但這位東陽侯,是個淡薄名利的人,今上三番四次下旨請他出山,但無論是主持國子監,還是為皇子師,他只是不應,還說要專心做學問,無暇理會世俗之事。今上也不惱,反倒更寵信侯爺了。”

文怡又是一番感嘆。既然是那位老侯爺的兒子,東陽侯自然也不是糊塗人。士林揚名,又在皇帝心中有淡薄名利不愛鑽營的好名聲,連子孫都要受恩的。更難得的是,避開了皇儲之爭,也避開了京中的種種權勢爭鬥。這位東陽侯,果然不凡呢

奇怪,她怎麼就是想不起來?這樣的人家,便是不在京裡住,也該有些名聲在外才是。

羅四太太又接著介紹起另一家:“至於滬國公府,他家老公爺原是先帝時鎮守北疆的大將,在軍中四十多年,立下汗馬功勞,聲望極高。雖說他老人家在十年多前已經去了,但公府的威望依然不墮分毫。他家長子襲了爵,只可惜因為早年在邊疆抵禦外敵時受了傷,身子一直不大好,便長年在家養著。次子則子承父業,被任命為淮西守備,深受今上重用。”她對文怡微笑道:“說起來,有件事你不知道,原是我們老爺的福份。他剛補軍職不久,恰逢老公爺路過他所在的駐軍所,不巧病倒了,只好暫時留在駐軍所附近的宅子裡養病。當時老公爺只帶了幾個親兵,身邊人手不足,我們老爺便為他老人家做了二十天的護衛,因為肯吃苦,不怕累,又勤快,還得了老公爺兩句誇獎。不久之後,公府的人將老公爺接回去了,不到三個月就傳來了噩耗,當時曾侍候過老公爺的人,都為他戴了四十九天的孝呢,他家二爺為此還特地趕來見了一面就是那一回,我們老爺很是認得了幾位軍中的大人物,也一直順順利利地走到今日。不論去到什麼地方,但凡是受過老公爺恩德的,誰不念一份舊情?”她垂下眼簾,“為著我的緣故,老爺在平西耽誤了這麼多年,可那些大人們仍舊願意護著他。我心裡著實感激不已,不知道要如何報答他們才好”

文怡柔聲道:“那樣不凡的人物,承他恩德的人絕不在少數,即便是四嬸一心要報答他們,也不知該做什麼。只要四叔四嬸心裡不忘公府大恩,時時為老公爺祈福,想必公府的人心裡就會高興了吧?”

羅四太太含淚點頭:“你說得不錯,我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真希望將來有能這樣福份,為公府做些什麼。”

文怡笑道:“依我說,四嬸還不如打消了這個念頭的好。以滬國公府的地位與威望,哪裡需要四叔四嬸出手相助?若果真有那一天,必然不是好事。寧可公府代代平安,四嬸也別盼著能有報答那日了。”

羅四太太不由得笑起來:“你倒提醒我了,果然是這個理,那我只好多為老公爺和國公爺、夫人、少爺小姐他們多念念經,祈求上天保佑他們了。”她低頭拭了拭眼角,重新抬起頭來時,已經恢復了平靜。

她好象忽然想起了什麼,忙對文怡道:“雖說我是外人,有些話,實在不方便說,但仍舊忍不住勸你。你聽了可別惱,我是把你當成自家女兒一般,才會說這些話的。”

文怡見她鄭重,忙肅然道:“四嬸請說。”

“瞧你”羅四太太嗔了她一眼,“叫乾孃”

文怡笑笑:“是,乾孃,不知您有什麼話要教導女兒?”

羅四太太臉上閃過一絲喜色:“就是你那位六姐姐,先前議論滬國公府與東陽侯府小姐們的話,十分不妥這兩家都不是尋常人家,她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出那樣的話來,傳出去了,是要得罪人的”

文怡嘆了口氣,道:“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六姐姐向來慣了我行我素,我勸她什麼,十句裡她但凡能聽進一句話,就已經是燒高香了她又是姐姐,還是隔房的,家中父母長輩都護得緊,我便是有心規勸於她,也不好開口呀?”

羅四太太嘆息著搖了搖頭:“這可麻煩了。其實,瞧她平日的言行,我也能看出幾分來,她必是從小就備受寵愛的。既是在京中長大,又有這般容貌,想必在貴人們面前也頗得青眼吧?興許還跟權貴之家的小姐們相熟,或是氣味相投,或是發小,因此她遇到別的權貴人家小姐,便有些不大講究,只把她們當成是自己閨中友人一般的人物了。”

文怡回想著文慧的言行,不得不承認這個推測很有道理:“雖不曾聽六姐姐具體談起,但早年她確實對京城閨閣中時興之物熟悉非常,還能說出宮中哪位娘娘曾用過此物,或是哪位公主、郡主喜愛何人詩詞、何種珠寶衣料。還有我七哥哥,在京裡時似乎經常與別家權貴子弟一處玩耍,想必六姐姐也是如此。”

羅四太太嘆道:“這也是常事。不說京裡,便是我們老爺先前在南海駐守的地方,在一個地方待著的官員,不論職位高低,若是遇上宴席,家眷們都會聚在一處吃酒說話。年輕的少爺小姐們,若是好性兒的,也不會在乎誰的父親官職高些,身份尊貴些,也不講什麼嫡出庶出,都混在一處笑鬧。年紀越小,越是如此。那些官高位重的人家,也樂意叫兒女們有個玩伴可以解解悶。但隨著年紀越長越大,身份之別便越發清晰起來。到了可以說親的年紀,小時候曾在一處笑鬧的玩伴,便會斷了往來,偶爾見了面,該有的禮數,便再不能缺了。”她看向文怡,“我這麼說,你可明白?”

怡明白她的意思。如果說文慧小時候在京中與那些權貴之家的千金相處,有什麼不和,因為年紀尚小,只要沒惹出禍事來,人家也不會跟她計較,但如今她已經長大了,就不能再用小時候的態度面對那些人了。文慧只是一個二品侍郎的女兒,無論如何,也不能跟那些公侯之家的千金相比。如果她不能明白這一點,今後有的是吃虧的時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