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宋徵還沒有從軍,束髮之年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
他有著文人桀驁不馴的風骨,也有著憂國憂民的內心,只是體弱多病的他不能從軍,只能常常在挑燈夜讀的時候自顧嘆息,感嘆報國無門。
任誰也無法想象,八十年後的今天,宋徵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宋公。
那時的陽寧國還沒有一統中原,但已經在諸國的博弈之中佔得上風。
同年北國南下入侵,鐵騎不斷襲擾著陽寧國北部邊境,搶奪牲畜掠奪金銀,邊民都被抓去成了奴隸,如果遇到反抗,鐵騎將會屠村。
宋徵所在的村落就遭遇到了北國鐵騎的屠村,眨眼之間,原本和諧美麗的村落變成了屍山血海的景象。
宋徵被母親藏在地窖之中,才倖免於難。
他在地窖之中躲了三天,靠地窖裡的腐食和蟲子存活。
三天之後,確定鐵騎離開,他才從地窖中出來,映入眼簾的畫面,只有遍地的屍骨,和大火焚燒後倒塌的房屋。
宋徵埋葬了自己的家人後,便南下投親。一路之上靠乞食度日,他徒步走了數月,才來到了幾千裡之後的叔父家中。
叔父名叫虞塞北,年幼時遇到天災,宋徵的父親給了他一塊饅頭。
那個年代,一個饅頭就是一條人命,一食之恩便是救命之恩。
後來,虞塞北開始經商,家境日益殷實,經常去看望宋徵一家,一來二去,兩家便成了通家之好。
再後來,虞塞北用金銀上下打點,在朝中買了個官,家境更上一層樓。
聽聞了北國鐵騎屠村,只有宋徵一人活下來之後,虞塞北泣不成聲,對著村落的方向重重磕了三個響頭,緬懷遇難的好友。
此後,宋徵便在虞塞北的家中住下,又被虞塞北收為義子,視如己出。虞塞北出錢為宋徵治病,療養身體。
時逢陽寧國重武輕文,學子報國無門,宋徵便決定棄文習武,決心踏入武學修煉體系。
虞塞北得知後,又用重金請了以為中三境的武學高手給宋徵做家教,教他習武,宋徵天資聰慧,是難得一遇的武學奇才,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初三境的全部修為。
在虞家的數年時間,虞塞北的女兒虞妙音對宋徵芳心暗許,宋徵對虞妙音也是一見鍾情。
但宋徵總覺自己虧欠虞家,更何況已經拜虞塞北為義父,此舉頗有些壞人倫敗綱常。
後來,在虞塞北的撮合之下,兩人定親。
在虞妙音的陪伴之下,宋徵的武學修為突飛猛進。更是自己感悟,突破了境界,從此步入中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