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幾個月來都沒回去,化肥廠那邊的效益並不好,也不催著白若笙回去,雖然保留著位置,卻是沒有工資的。
現在家裡都是靠之前的一點積蓄過著日子,如果這次實驗沒成功,家裡就真的要傾家蕩產了。
吳玉梅拿了兩塊毛巾讓兩人擦頭髮,又端上來兩碗熱水。
她臉上的傷疤已經好了七八分,現在不用戴著口罩,看起來也不覺得恐怖。
所以她對喬佳月和喬母非常的感激,都是她們的幫助,讓自己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喬父喝著熱水,見白若笙的眉頭還緊鎖著,他說道:“不是說你要一次性就研製出完美的肥料出來,只要比現在用的好就行,一步步完善不也可以?”
“而且換個思路想,這個肥料是水稻專用的,難道就不能小麥專用?”
喬父覺得白若笙陷入了“完美”的死衚衕,可這世上,哪有什麼是完美的呢?
白若笙聞言如漿糊灌頂,他猛地抬頭,目光灼灼地看著喬父:“我明白該怎麼做了。”
喬父微笑著點頭:“如果你有了配方,我可以幫你聯絡權市的化肥廠試著生產出一批樣品試用。”
國家在這方面的發展確實會比國外弱,如果白若笙能夠研究出讓水稻高產的化肥,那國家的糧食產量將會翻上不少倍,社員們再也不用數著米粒下鍋,攙著地瓜吃到噁心反酸了。
“那我剛好有思路,稍微修改下就行,雖然這個肥料沒能達到我原來的目標,但也能夠讓水稻產量增加一倍左右了。”
“關鍵是它對田地的損傷很小,即使以後不種水稻了,這塊地用來種別的作物也合適。”
他就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才沒法配出能讓水稻增產三倍及以上的化肥。
“……”喬父聽了白若笙的目的,不由擦了擦額頭的汗,“一樣作物高產,並不能全靠化肥,還有品種的關係。”
像是雜交水稻和原生稻種,它的產量就差了許多。
“而且在目前的基礎上能增產一倍已經非常多了。”增產後,農民手中能賣的糧食多了,生活水平也就上去了。
白若笙聽了恍然大悟,他倒是把這茬給忘記了。
“那行,我先配出這個方子試試。”白若笙問喬父,“我能夠親自動手嗎?”
喬父想了想:“我回廠裡後,聯絡一下化肥廠那邊,若是那麼沒問題,我再打電話給你。”
白若笙沒有異議:“那行,就這麼說定了。”
他一走出死衚衕,整個人瞬間就精神了,“走,我們去喝一杯。”
他拉住著喬父,喊著吳玉梅趕緊準備兩個小菜。
只要這個肥料被證實確實有用,那麼他也能配出適合小麥用的化肥來,如此一來,每況愈下的化肥廠也有了轉圜之地。
而他作為配方的發明者,其中的貢獻自是不小,不說重回研究院,但回學校當一名老師肯定也是沒問題的。
如果能重新進行自己的研究,把那個猜想進行下去,那麼對於沙化、鹽鹼地的治理與利用,那將會更上一個臺階,大大增加我國的耕種、森林綠化面積。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六零種田記》,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