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就是,眾位大臣們的提議裡竟然沒有提到向太后,也沒有給她太皇太后的封號,這點讓他們覺得很是困惑。按理說向太后應該被封為太皇太后,而朱太妃則是應該被封為太皇太妃才對。
“敢問章相,為何向太后今日沒有出席?而且也沒有她老人家的封號?”跟趙佶走得比較近的官員還是硬著頭皮,向章淳發問道。
章淳看著朝他質問的官員,囁嚅著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是啊,早上時眾位大臣都驚懼於武植的手段,在向太后與曾布被華夏軍官兵帶走後,武植說什麼他們都只能跟著說什麼。既然武植沒有提議給向太后封號,他們也只能裝聾作啞假裝沒有看到。
見到章淳遲疑不答,武植連忙上前一步,搶過章淳的話頭給大夥解釋起來:“向太后病了,需要將養,她老人家說要等到病好後再做封號的打算!而且,朱太妃為人寬厚,兒子與孫子皆為皇帝,尊榮無比,封為太皇太后也不為過,實至名歸!”
聽到武植這位朝中第二號人物的解釋,除了趙佶之外,有疑問的官員與皇親國戚們都覺得合情合理,也就不再開口相詢。
看到殿中眾人沒人再出來反對,武植朝章淳使了個眼色,章淳會意,連忙躬身一拜,高聲說道:“臣拜見官家,拜見太皇太后,拜見皇太后!”
事已至此,眾人看到已經木已成舟,雖然心中還有點不甘,也只好跟著武植躬身一拜,神情複雜地高聲喊道:“臣等參見官家、太皇太后與皇太后!”
眾人呼喝,聲震大慶殿,讓原本頗為歡快的趙茂嚇得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皇太后劉氏連忙上前把他摟在懷中,柔聲安慰著,他才漸漸停住了哭泣,破涕為笑。劉氏心情很好,垂簾聽政後,她的命運也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了!
看到這一幕,讓在場的眾文武百官與皇親國戚們很是無語。幼主年歲太小,那朝廷的權柄都集中到了六位輔政大臣的手中,眾人羨慕不已。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場的張商英與黃履兩人卻是忐忑不安,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著。雖說他們兩人也是輔政大臣,可在早上時他們卻鬼使神差地並沒有遵循遺詔,而是反對趙茂上位,意欲擁立趙佶繼位,這可是極其嚴重的立場問題,與遺詔相悖,估計他們的輔政大臣的頭銜是保不住了,甚至連宰持的資格都會被剝奪,前途未卜。
兩人為此悔斷了腸,為自己在早上的衝動懊喪不已。
其他在早上持反對趙茂上位意圖擁戴趙佶繼位意見的林希、孫路、趙挺之、陳顯等人也是後悔懊喪,惶恐不安。
他們當時根本就沒有想到還有武植這個最大的變數,押錯了寶,站錯了立場,前途堪憂啊!
只有章淳、安燾、章楶、許將、吳居厚、燕勝等六人興高采烈地,慶幸不已。
這些朝廷大臣仔細想過後,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在早上時即使所有的人都反對趙茂繼位擁立趙佶上位都沒有用,他們根本鬥不過手握重兵的武植,武植一句話就能讓他們束手就擒,乖乖就範,趙茂上位承繼大統的結果幾乎也是命中註定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武植來決定的,他們的爭鬥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
想清這個事實,眾人頓時悚然心驚。
時至今日,眾人恍然,以後的朝局,已經盡在武植一個人的彀中了!順其者昌,逆其者亡,武植這個年紀輕輕的後來者,已經成長到讓他們望塵莫及的地步,把他們這幫大哥大叔都遠遠地甩在身後,一枝獨秀了!
可以預見到的是,第二個曹孟德已經在大宋朝冉冉升起了,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願武植這個人既有曹孟德的謀略,也有王安石的肚量,這才是國之幸與民之幸!
武植根本沒有去想眾人在想些什麼,也不用去想。一切都要靠實力來說話,只要他的拳頭夠硬,實力夠強,就不怕陰謀詭計,就不怕眾人不服於他,而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如今,他就有這個實力“挾天子以令諸侯”!
百官參拜趙茂後,局勢已定,趙茂繼位為新帝已經是不可推翻的事實了,趙佶終於絕望了,心中無比失落,卻也無計可施,也只能低頭認輸,不情不願地參拜起趙茂、朱太皇太后與劉皇太后來。
他這一參拜,相當於投降認輸,親近他的官員們見狀也只好繳械投降,改換門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