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一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 (1 / 2)

北方前線帶來的大捷報,讓京城的人們欣喜若狂,自發地大肆慶祝起來,汴梁城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到處是張燈結綵,載歌載舞。

百年來,宋朝人在與遼國人的交鋒中,幾乎都是輸多勝少,始終處於下風,宋朝人都是望“遼”興嘆,談“遼”而色變。國人始終都在夢想著,什麼時候宋朝人能在遼國人面前能挺起腰桿?有朝一日能揚眉吐氣起來?

而這一切,如今卻真的在武植與華夏軍的手中給實現了,宋朝人真的可以揚眉吐氣一回了!

這麼大的喜訊,也讓開國郡公府中的眾人開心不已。周桐雖然沒有跟隨華夏軍出征參戰,心有遺憾,但也為武植與華夏軍感到由衷的高興。

狀元樓的錢穆也很高興,京城的人們聽聞北方大捷的喜訊後,武植的大名讓眾文人士子們趨之若鶩,紛紛跑到狀元樓來瞻仰武植的墨寶並抒發自己的情懷,這讓狀元樓的生意爆滿,每日限額的狀元系列酒更是賣斷了貨,錢穆把每日限額提高到了兩百瓶酒後才堪堪滿足客人們的需求,狀元樓藉此賺得盆滿缽滿!

在京城滿城慶祝勝利之時,武植與華夏軍可並沒有閒著。等到三路大軍在長城口勝利會師後,傷員們的傷也好的差不多了,武植就把華夏軍三路大軍各自的戰績和總的戰績一一寫在捷報中,連夜交給軍中斥候送到京城。讓第二、第三路軍修整一天後,他就連忙召集營以上的將領們開了個大會,先聽取第二、第三路大軍的戰鬥情況,然後讓曹評把第一路大軍的戰鬥情況也給大家進行詳細說明,最後,他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第一路大軍取得了殲敵九萬四千多人、俘虜兩萬三千五百餘眾、繳獲戰馬一萬六千餘匹的驚人戰績,武植統帥的第一路大軍對敵斬獲的敵寇數量竟比第二、第三路軍兩者合計斬獲的總數還要高出一大截,而死傷的華夏軍官兵人數卻更少,這樣的戰績讓統領第二、第三路大軍的燕勝、李廷玉等將領們大為震驚和羨慕!

而武植的計劃,讓在場的眾將領們更是大吃一驚。武植的計劃就是:趁著遼國人驚魂未定立足未穩之際,主動出擊,兵臨南京析津府城下,圍攻南京城,甚至可以攻取整個南京道,然後逼迫遼國簽訂合約!

這個計劃,太過於膽大妄為異想天開了!眾人看著武植的目光,滿是訝異。這是個極其冒險的計劃!

但武植有自己的看法,當時,長城口距離遼國南京析津府也才不過二百多里地,華夏軍官兵坐著四輪馬車一日之內就可以兵臨城下,而且華夏軍還有炸藥包等秘密武器,攻城拔寨不在話下,以武植的推斷,華夏軍完全可以在三日內就攻下南京城,逼遼國就範!

經過詳細統計後,華夏軍軍中還剩餘火箭一萬多枚,手榴彈還剩餘八萬多顆,神臂弓利箭經過部分回收後還有將近六萬支,完全可以裝配出近兩萬人的隊伍出來,圍攻南京析津府是綽綽有餘了。

經過武植的分析說明,華夏軍眾將領們聽罷都覺得有理,也覺得此計可行,不再質疑了,開始著手進行準備。

經過整合,武植把華夏軍又重新分為兩路,一路大軍由他指揮,將率領一萬六千人組成的隊伍,帶上三百架二弓床子弩、六千枚火箭、五萬顆手榴彈、四萬支神臂弓利箭和所有的新式“拋石機”以及炸藥包,並帶上足夠的糧草,去圍攻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另一路大軍則由燕勝和李廷玉一起指揮,率領其餘的華夏軍官兵們帶著剩餘的武器彈藥戍守在長城口一帶,隨時阻擊有可能從遼國西京大同府增援而來的遼國軍隊。

機會難得,眾人都爭著想跟武植去圍攻遼國南京析津府,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跟著武植這個主帥走,就有立功的機會。但顯然不可能個個都能成為幸運兒,武植從華夏軍三個師中各抽出四千名士兵來,這些步兵由林沖、王進、馮坤等人統領,索超則率領所有的特種作戰團官兵一起北上,一起隨行的還有曹評、厲鎮國、司方國等人率領的三千騎兵旅官兵,郭成、折可適兩人則帶領五個參謀人員跟著走,為了平衡,武植把燕勝的兒子燕飛雲與李廷玉的兒子李勝林都給帶上了,給他們多個建功的機會。

兵貴神速,分好兵馬後,翌日,五更埋鍋做飯,眾人吃過早飯,趁著天還沒有亮,武植就帶領大軍滿載著武器、糧草,除了騎兵旅與特種作戰團官兵們騎著馬,其餘官兵們都坐上四輪馬車,悄悄地從長城口出發,浩浩蕩蕩地往遼國南京析津府挺進。

一路上,早就嚇破了膽的遼國軍隊只是龜縮在南京城裡,並沒有派出斥候查探敵情,而且遼國軍隊此時身處後方,自始至終都認為宋朝人是不可能有膽量進入遼國境內來進行偷襲的,因此武植一行人的行蹤並沒有被暴露。

而且武植還耍了個鬼心眼,他偃旗息鼓,行進中並沒有懸掛宋朝華夏軍的旗幟,或坐馬車或騎馬的華夏軍官兵們都穿上從遼國戰俘們身上扒下來的契丹人衣服,喬裝打扮,低調行事,這樣的裝扮並沒有引起沿途遼國民眾們多大的關注,畢竟數日前,他們還見過從南京方向過來的更為囂張的大軍呢,那是耶律延禧兵敗前的大軍隊伍!武植的隊伍算是比較老實巴交的了。

到天色將黑時,武植率領的大軍就悄無聲息地趕到了南京析津府附近。

趁著夜幕還未降臨之際,武植下令大軍悄悄抵近南京城南面三里遠的地方,秘密地安營紮寨。南京城的遼國守軍並沒有察覺到華夏軍已經兵臨城下,一夜相安無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