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五十八章 痛並快樂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八章 痛並快樂著 (1 / 2)

紹聖四年,是宋朝的多事之秋,而北邊的遼國和西北邊的西夏國其實也並不太平。

遼道宗耶律洪基登基後,遼國先後經歷了四次比較大的政治事件,一是其皇叔耶律重元陰謀纂權奪位、兵敗自殺而收場;二是其懿德皇后蕭觀音被耶律乙辛誣告與伶人趙惟一私通,耶律洪基卻又不加查實,就逼令皇后自殺,史稱十香詞冤案;三是其太子耶律浚被耶律乙辛誣告謀圖搶位,從而慘遭囚禁並被耶律乙辛派人暗殺身亡;四是耶律乙辛圖謀殺害皇孫耶律延禧,事敗出逃被耶律洪基滿門誅殺。這四件大事,時間跨度將近二十年,嚴重動搖了遼國的政治根基,遼國境內各種猜忌盛行,人人自危。而遼國剛從耶律乙辛及其黨羽的圖謀叛亂中走出來後,登基之初勤政有加的遼道宗耶律洪基就開始追求享樂了。他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於酒色,而且還篤信佛教,廣印佛經和建築寺塔,勞民傷財,使得遼國社會矛盾激化,遼國境內的叛亂開始層出不窮,讓遼國軍隊疲於拼命,也使遼國開始由強盛轉向衰落。

而此時的西夏,其國內的情勢幾乎跟趙煦上位時的宋朝如出一撤,元祐元年即天安禮定元年(一零八六年李秉常去世後李乾順即位,年僅三歲,也是母黨專政。其母后梁氏,梁乙埋之女,尊為太后,臨朝攝政,與其舅父梁乙逋擅政。在永安元年(一零九九年李乾順親政前,梁氏兄妹倆把持朝政多年,對李秉常舊時親信和老臣,都設事陷害,打擊排擠。為了緩和國內社會矛盾,效法前朝,窮兵黷武,連年進犯侵襲宋朝邊境,使得宋夏間小規模的戰爭不斷,烽火不息,藉以轉移國內危機。梁乙逋驕矜跋扈,好擅權,天佑民安五年(1094)十月,梁乙逋陰謀叛亂被大首領嵬名阿吳、仁多保忠等人殺死。梁氏統治期間,西夏政治腐敗,軍隊也逐漸衰弱,以致於在跟宋朝的屢次爭端中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而大宋朝境內,朝堂上,卻又上演了一出滑稽大戲!

紹聖四年( 一零九七年)六月中,即在武植被貶離京城之際,以章淳、安淳為首的新黨羅織“同文館之獄”,再度策劃了一起重大的打擊舊黨的事件。

事件源於劉摯、呂大防做宰相時,文彥博之子文及甫正居喪,他曾被劉摯彈劾外調,這次恐怕除喪後不得回京擔任京官,便致書好友邢恕,其中隱約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濟之以粉昆,朋類錯立,欲以眇躬為甘心快意之地”等語,邢恕本來都知道其意所指,但他唆使已故新黨領袖蔡確之子蔡謂,上奏朝廷,以此書作為劉摯、呂大防陷害蔡卞並意圖謀劃廢帝、傾危社稷的證據。

蔡確因“車蓋亭詩案”而被以劉摯為首的舊黨貶謫流放到嶺南並死於其間,其兒子蔡謂也受到了牽連,為了避難,他躲到廣西的一間寺廟裡,一躲就是七年,直到趙煦親政新黨上臺後才跑回京城,意欲復仇。受刑恕攛掇後,蔡謂費盡心機,逮住機會接近趙煦,哭訴且誣陷之。

於是,趙煦震怒,下令章惇與安惇徹查此事。章惇建議讓戶部尚書蔡京審理此案,並將已經被貶到嶺南鼎州的劉摯抓回到同文館。同文館是接待高麗、青唐使節的驛館,本非牢獄,但因為經常閒置,所以就給蔡京當作審問劉摯的場所,這也是這次案件稱作“同文館之獄”的原因。

朝廷置獄同文館,蔡京先逮捕文及甫審問此事,文及甫都矢口否認信中並沒有提及劉摯密謀廢帝之事。

於是,蔡京又找來刑恕對質,刑恕惶恐,怕牽連到自己,便謊稱當時的信件已然丟失,只一口咬定,劉摯確實曾與高太后謀劃廢帝,請蔡京一定要徹查此案。

蔡京無奈,只能對劉摯動刑,逼問劉摯說出真相。可是不管蔡京怎麼嚴刑拷打,劉摯頗有骨氣,仍堅持自己沒有廢帝的心思,蔡京根本問不到什麼。

此案牽連多人,耗時數月,始終查無實據,向太后親自向哲宗進言罷獄,結果文及甫得以釋放;劉摯及其子孫則被流放到嶺南新州並永遠禁錮於嶺南,不久劉摯含冤而逝;蔡京和章惇則得以封賞,此案不了了之。

但此案並沒有完。一年後,即元符元年中,章惇等人在清算舊黨時,再次算帳算到了劉摯的頭上,誣陷劉摯與高太后身旁的宦官陳衍和張士良曾一同謀劃廢帝。由於劉摯已死,死無對證;陳衍貶在嶺南崖州,被哲宗趙煦下令在當地處死;張士良則被蔡京捉捕,從貶所押回朝廷受審,受到嚴刑拷打。張士良也很有骨氣,不願背主,咬著牙不肯承認,哭喊“太皇太后不可誣,天地神祇豈可欺!”隨後,他慘死於獄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與人的爭鬥要是被烙上黨爭的印記,真的是很可怕,人們往往為了一己私利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人心和理智都會喪失殆盡,狀若瘋狗,四處咬人。

武植遠離廟堂,而且也人微言輕,所以只能冷眼旁觀。但他的心裡,對章淳、安淳和蔡京等所謂新黨人又多了幾分憎惡,同時也暗暗告誡自己,在趙煦當政的這幾年中千萬不要跟舊黨人有所接觸,即使自己再怎麼同情他們也不行。

他現在就像等待化繭成蝶的幼蟲,只能靜靜蟄伏,慢慢積蓄力量,才能有朝一日厚積薄發,最終破繭而出。

兵馬未出,糧草先行。現在武植能做的,就是悶聲發大財,掌握更多的錢財,暗中培持自己的力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