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火藥製作出來後,可以有四個用途。
一是可以用於製造槍彈炮彈,近距離和遠距離都能打擊敵人,對單兵作戰和群體作戰都很有利,但依照當前的科學水平和製作條件,很顯然製造不出來。這個用途只能作為遠景規劃,目前還實現不了。
二是可以用於製造炸藥包,用在摧毀城堡營寨等建築物上,是一個不錯的爆破利器,能摧枯拉朽,其製作的技術含量也不高,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實現量產。如果有機會,武植打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批次生產,用於裝備部隊,攻城拔寨。
三是可以用於製造手榴彈和手雷,能較近距離地大面積殺傷敵人,威懾力也不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和製作條件,完全可以製造出來。對於武植來說,這是目前最為理想的武器。
四是可以用於製造新式火箭,捆綁式的新式火箭,即可以在弩箭上綁上新式火藥或者新式火藥製作的武器,透過強勁的床弩發射,能遠端投送到敵人陣營中進行遠端打擊,是個不錯的遠端殺傷武器,只要對弩箭稍加改造就行,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方向。如果有機會,武植會盡量把這種新式火箭用於裝備宋朝軍隊,增強宋朝禁軍的遠端打擊能力。
基於現實,目前武植能做的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製作炸藥包,二是製造手榴彈或手雷。炸藥包太大,不好攜帶,而且武植目前也沒有要摧城拔寨的機會,所以炸藥包暫時還用不上。那唯一的選擇就是製造手榴彈或手雷了。
手榴彈和手雷體積比較小,重量輕,使用方便,便於攜帶,也比較隱蔽,而且威力也很強大,比刀槍棍棒要好用得多,以武植的知識水平和當前的條件,完全可以製造出來。所以,製造手榴彈或者手雷就成了武植不二的選擇。
武植思慮再三,決定製作手榴彈,簡易版的竹製手榴彈!
於是,武植找了把鋒利的砍刀,跑到後山(矮丘)上砍了幾棵約有一寸半左右粗細的毛竹子,粗細握在手中恰好合適,削去竹枝,一端留竹節,截成半尺長(十六公分左右)的竹筒,搞了十幾個,拉回院裡,然後把它們攤在陽光底下進行晾曬。
接著,他取出一兩左右的火藥粉,放入一個大碗中,倒入點醇酒,攪拌均勻,調成火藥液待用。然後找來約一丈長的細繩索,放入火藥液中充分浸泡揉搓,待片刻後拿出來,把繩索放在陰涼不著雨的地方進行晾曬,晾乾後就成了點燃火藥的引線,收齊備用。
幾天後,等竹筒曬乾,武植把它們一一進行修邊打磨,以滑溜不扎手為宜。然後拿出兩個火藥罐,先取出粉末狀火藥慢慢的充填起來,充填一層輕壓一層,使之緊密,待充填到五分之四的位置時插入一根約四寸長的引線,為了安全留長些,然後繼續充填火藥,壓實,待差不多時留個三指多寬的空間,塞上廢紙,壓緊,套進一塊打孔圓木片,露出引線,然後塗上一層厚厚的鰾膠封口,這樣,一個簡易的竹製“手榴彈”就做好了!接著他又拿出顆粒狀火藥,如法炮製,裝填出另外一個竹製“手榴彈”來。
武植看著手中的兩枚竹製“手榴彈”,感慨萬千。小娥則在一旁支著小腦袋,一愣一愣的看他操作,直到見到他手中的成品,才弱弱的問“大郎哥哥,這是什麼?”
“手榴彈!”武植揚了揚手中的竹筒,得意的說。
“手榴彈?”小娥更迷糊了,纏著他不放,問個不停。
武植不好解釋,只好帶著她就往外走。他還要試爆,至於效果如何還不清楚,所以不好說什麼。
武植和小娥來到後山,找了個僻靜無人的地方,招呼小娥藏身到一塊大石頭後面躲好後,他往前走到稍遠處的一棵小樹底下,先把裝有粉末狀火藥的竹製手榴彈放在樹根旁,拿出火折把引線點燃,在嗞嗞的燃燒聲中連忙跑到大石頭後面躲好,不一會兒,“嘭”的一聲驚雷般巨響,震得他耳中發麻,隨之塵土碎石噗噗的打落在大石頭上和石頭周圍。
“啊!”小娥嚇得直往他懷裡穿,臉色煞白,他連忙抱住她,稍加安慰。
等待片刻,武植牽著小娥的手走出來。只見眼前一片狼藉,硝煙還沒有散去,小樹並沒有倒下,只是從樹根處脫了一層樹皮,枝條斷裂,樹根處一個淺淺的小土坑赫然在目,坑裡還在冒著白煙,兩米開外的草叢東倒西歪。小娥緊緊抱著他的胳膊,連連咋舌,驚魂未定。武植看了看,從現場來看,他覺得爆炸效果還是不錯的。
接著,武植又把另外一枚裝有顆粒狀火藥的竹製手榴彈放在另外一棵小樹底下,拿出火折點燃引線,然後迅速回到小娥藏身的大石頭後面躲好,轉瞬間,一聲巨響,驚天動地,震耳欲聾,聲響比剛才更為劇烈,土石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