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三章 武二叔一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武二叔一家 (1 / 2)

幾天裡,由於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新環境,還沒有完全適應新的身份,摘掉頭上紗布後,武植還是籍著傷還沒有完全好頭還有點疼(實際上已經好得差不多了)的藉口,就一直待在家裡,不去私塾上學,也不再練武健身,他還需要時間來慢慢緩和適應。

本來,武植在成為秀才後就可以不用去私塾上學了,老先生估計也已經教不了什麼,但武修為了鄭重起見,還是繼續要求他去私塾學習。

昨天,他抽空洗了個澡,覺得洗澡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不像重生前那麼輕鬆愜意。但他在洗澡時發現,這個武植的身體還是很不錯的,由於長年練武的緣故,他發現自己這副身材健碩頎長,肌肉線條明顯,張弛有力,心中頗為滿意。

每天早睡早起,享受了一番“現代化”般的刷牙後,吃過早飯,武植不是到小書房裡去看看書寫寫字,就是在小庭院裡慢慢踱步溜達,有時也走出家門,慢慢的走,熟悉周圍的環境。有時見到鳳娘和小娥在忙活,他也想過去幫忙,但每次都被鳳娘給趕走了,說這不是他該乾的,每次都搞得他很不好意思,只能尷尬的杵立一旁幹看著,無所事事。

在不忙的時候,小娥也會歡快的陪著他,有時靜靜的陪在他身邊看書,時不時添補點茶水,幫忙整理下書房;有時也陪著他去外面走走,說說話。瘦小的身影猶如百靈鳥般,總能給武植帶來快樂。

武二叔每天都是進進出出的,很是忙碌。地裡的農活比較多,十幾畝田地他一個人是耕作不了的,需要請僱工,所以他需要去管顧、監督佃工們的耕作,有時也去幫別人做點小工,掙點小錢。每天很難見到他的身影,只有晚飯時分才能聚在一起吃個飯,一起說說話,看他的樣子很是疲累,卻並沒有多少頹廢消沉。

他很關心武植的傷情,見到武植時都會詢問,見沒有什麼大礙才放心。武植不敢說已經好了,也不敢說的太嚴重,就模稜兩可的回覆他,只要他不起疑心就行。因為鳳娘和小娥也經常會問,這也是說給她們聽,好讓她們安心。

就這樣,經過幾天的磨合相處,武植漸漸的開始適應了自己新的軀體和身份,跟武二叔一家也逐漸熟絡了起來,再也沒有了當初的尷尬和不適,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當中,也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和善意。他開始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來看待,尤其寵溺起小娥來,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妹妹般,想要捧著她,想要呵護著她。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過這幾天的相處,透過梳理回憶,武植對武二叔一家有了更加真實全面的瞭解和感觸。

武修,武家老二,今年才四十歲,比武植的父親小四歲,之所以看起來顯得老成,是因為平時辛苦勞作所致。他小時候也讀過書,人也聰敏,能識文斷字,只是由於武植爺爺死的早,家境日益艱難窘迫,為了供武植父親武志求學考取功名,他十六歲的時候就輟了學業,回家幫祖母做工。當時他哥哥武志學習更好些,所以一直肩負著振興武家的希望,武家要靠著武志來光耀門楣,所以決定由他哥哥武志來參加科考,以期完成家族的夢想。他只好中途退學,回家幫祖母打理家裡的二十多畝田地。

靠著祖母和武修的辛勤勞作,在二十多畝薄田裡耕種著小麥和小米(粟),以前的田地收成不是很好,要交的稅賦也高,還要刨除支付給佃工們的報酬,實際上二十多畝田地一年到頭的收穫也僅僅是溫飽有餘而已,平日裡也要靠著一些親戚的幫扶接濟才行。武志學習也算勤奮,早早就考上了秀才,可惜在後面三年一次的幾次大考中都名落孫山,沒辦法只好在家鄉的私塾裡當老師(宋朝時就把私塾裡的教書先生稱為老師,是不是很神奇?),靠著教學的薪俸來養家餬口。

武植的爺爺在世時還算經營有道,也是個秀才,但他有些經營頭腦,前前後後收儲了五十多畝田地,佃了些農戶做幫工,衣食無憂,先先後後擴建也建成了如今擁有七八間房子的小庭院,也能供著武志、武修兩兄弟進學讀書,想靠著兄弟倆給家族光宗耀祖。但不幸的是,他在三十五歲時就感染傷寒去世了,壯志未酬身先死,只留下了孤兒寡母,當時武志才十三歲,武修才九歲。

家裡失去了頂樑柱,就像神龍被抽出了龍脊,武家就轟然倒塌了。

由於武植祖母是小戶人家出身,不深諳多大世面,也不善經營管理,家裡就開始逐漸蕭條沒落。到武志二十歲時,家裡難以為繼,供不起兩兄弟一起求學,十六歲的武修就不得不輟學回家幫著祖母做工,全家只供武志一個人讀書,期盼著他能考中進士復興家業。為維持生計,五十多畝的田地也只能不斷的變賣換錢,慢慢的就變少了,只剩下了二十多畝田地。

武志,字自敏,武家老大,他平時學習雖然也很努力,但他顯然不是能考中進士的料。從十六歲成為秀才起開始參加大考,他連考四次都名落孫山,無可奈何只能到村裡私塾當上了老師,以此養家餬口。同年武志迎娶了武植的母親王氏雲英,恩州清河縣王家莊人士,一個小地主家的小女兒,知書達理,婚後第二年就生下了小武植。次年,武修也成婚了,迎娶了臨縣故城縣秦家村的鳳娘,三年後才有了小娥。

武志、武修兩兄弟成婚後,家裡還有二十來畝田地,小庭院裡七八間的房屋還算不少,為了奉養武植祖母,加上心有愧疚,老大武志堅持不分家,兩兄弟一直住在一起,平日裡妯娌之間和氣相諧,兄友弟恭,一大家子雖然過得清貧,但還是過得和和美美、平平安安。武志教書,武修農耕,在兩兄弟的同心合力下,武家家境也開始漸漸的有了改善,小武植和小娥能無憂無慮地度過了他們的快樂童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