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馮睦離開後,錢歡懶洋洋地靠回椅背,抬手摸了摸下巴,咧嘴笑了笑,笑容裡透著幾分深意。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臺電腦螢幕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滑鼠,網頁上下滑,流轉而過的,是一行行搶眼的新聞標題。
螢幕上,鋪天蓋地的報道如浪潮般湧來,每一條標題都像是一支熠熠生輝的箭,直指公眾視線的焦點:
“二監暴動真相曝光,誰才是真兇。“
“二監改革——我與末位淘汰制不得不說的故事。“
“錢歡,一位被冤枉的改革者!“
“..….”
這些標題新聞,有些真有些假,有些真假摻半,有些全是瞎編,但每一個語氣都言之鑿鑿。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都是二監裡的獄警,親歷的知情者,亦或者是暴動中死去的冤魂給媒體人託了夢似的。
但不管哪種,它們全都是在對之前知名自由媒體人[墳頭老樹]那篇監獄爆料的,持續且有力的回應或駁斥。
這些媒體的聲音並非是統一的,那樣未免太過刻意,反倒容易讓人嗅出“操控輿論”的痕跡。
民眾很傻,但不是完全傻。
所以,這些媒體報導裡,一部分媒體堅定地支援墳頭老樹,站在正義的立場,為他發聲。
他們的文章充滿了對監獄長錢歡的抨擊,不遺餘力地揭露他所謂的種種“不當人”的行徑,
每一個詞句都像是一把燃燒的火把,試圖照亮二監裡深埋的黑暗。
而另一部分媒體則旗幟鮮明地站在對立面,撰寫了一篇篇“還原”與“解構”的文章。
他們對二監事件進行了細緻入微的重新分析,將墳頭老樹的爆料拆解成一塊塊碎片,挑出其中的漏洞與“疑點”。
更有甚者,直接將整件事包裝成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聲稱[墳頭老樹]是邪惡反動勢力的棋子。
用心險惡,居心叵測,他的爆料是在吃人血饅頭,是在煽動民眾與執政府對立,是在破壞九區的安定與繁榮。
這種“對立的聲音”交錯混雜,看似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輿論場,實則讓整個事件愈加撲朔迷離。
支援與反對的爭論愈演愈烈,泥沙俱下,真假難辨。
而最終的結果是,墳頭老樹最初那篇詳實有力、直擊人心的爆料,反倒在這層出不窮的媒體報道中,被不知不覺地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