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困苦家境嬌妻年少
豪言壯語說下,剩下的事情,就是他繼續休養了,好在跌傷了一下,並沒有傷到筋骨,肺腑震動了一下,淤血散去之後,好起來就很快了。
不知道外面是一個什麼情形,在這幾天,餘風在床上將自己的思路梳理了一下,既來之,則安之,不管外面如何,至少自己應該要有生存的能力,當然,對於這幾天一直精心照顧他的趙雪娘,他自然也是要回報的,即使他穿越到這個倒黴蛋的身上,若是沒有雪孃的照顧,只怕現在在山坳裡早就被野獸們吃得屍骨無存了,某種意義上,雪娘是他來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最應該照顧的一個人。
這個家很窮,他的身體稍稍好轉,甚至能夠下地轉轉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家窮得還是超乎了他的想象。他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雪娘說一碗藥十五個大錢很貴是個什麼概念了。
現在是崇禎五年,按照餘風腦子裡的記憶,銀子還是比較值錢的。一兩銀子等於一貫錢,如果按照官方的換算,也就是,足足一千個大錢。當然,這是官方的制度,實際上,在民間,一兩銀子能夠兌換八百個大錢,就已經是很厚道的了。如果按照米價折算,這一兩銀子大約合計是人民幣六百到七百的樣子,餘風算了算,這十五個大錢,大約也就是二十元人民幣。
聽起來,這似乎並不多,但是,和雪娘交談後,餘風看到雪娘從貼身的小荷包裡,掏出幾十枚帶著體溫的銅錢,還是忍不住有點心酸。
這就是他們兩口子全部能用的家當了,屋子外面還有四畝薄田,但是按照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交完賦稅之後,也僅僅只能顧得他們兩口子的溫飽而已。要不是雪娘時不時上山砍幾擔柴,在縣城裡賣上幾個大錢,恐怕,連他抓藥的錢都要去鄰家借。
這餘家還是自己有著自己的幾畝薄田,尚且如此,鄰居們又能好到哪裡去,據雪娘說,這莊子裡到有一大半人都是那位王老爺的佃戶,這原本叫餘家臺的小村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被人慢慢稱呼成王家臺了。
餘家是傳統的那種耕讀世家,富貴自不說不上,但是,除了遇上大的災年的話,一般的年景,溫飽還是能顧得上的,自幼讀書的餘風,倒是沒有為溫飽著急過,但是,這幾年,實在是算不得什麼好年景,要不是雪娘勤儉,恐怕,這個家早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雪娘並不是本地人,而是衛所軍戶的女兒,那時候,餘風的母親早逝,父親尚健在,與雪孃的父親倒也有點交情,兩家過年過節倒也常常走動。見到雪娘倒也是機靈可愛,於是,就和雪娘他父親提了親,雪孃的父親哪裡有不答應的道理,別說當時餘風已經中了秀才,就衝著餘家不要嫁妝,這門親事也說得過去。
要知道當時的人按職業劃分可大致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等,這是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創造。
其中民戶包括儒戶、醫戶等,軍戶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鋪兵等,匠戶分委工匠戶、廚役戶、裁縫戶等。
這些戶的劃分是很嚴格的,主要是朱元璋覺得這樣用人起來更方便,要打仗就召集軍戶,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戶。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其實缺陷很大。
比如你是軍戶,你的兒子也一定要是軍戶,那萬一沒有兒子你不是就悲催了?沒關係,朱元璋早就幫你想好了這個,解決這個非常簡單,看你的親戚裡有沒有男丁,隨便拉一個來充數,如果你連親戚都沒有,那也不能算完,總之你一定要找一個人來幹軍戶,拐來騙來上街拉隨便你,去哪裡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趙雪娘是軍戶家的子女,與餘家結親,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高攀了,至少,雪孃的子女,就可以脫離軍戶這個賤籍,堂而皇之的成為民戶,這對於當時來說,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情。而且,嫁給了秀才,那就是秀才娘子,一旦餘風中了舉人,那可是能夠做官的,到時候,水漲船高,可就是官夫人了。
前年,在餘風父親病重之時,餘風為了滿足自己父親的願望,倒也擺了幾桌酒席,請幾個相厚的鄰居和自己親戚作見證,娶了趙雪娘,老爺子見到自己兒子也算是成家了,連駕鶴西去的時候,臉上都是掛著笑容。這功名一事情,強求不得,成家立業倒是可以自己掌握的,這倒是了了他最後的一筆心事。
餘風在盤點完自己的家當後,找了個椅子,坐在院子裡,曬在懶洋洋的冬日太陽,想起心事來。
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
讀書考功名,別扯了,先別說自己有沒有這麼能耐,就算有這能耐,中個舉人或者中個進士,然後被朝廷外放,當個地方官,聽起來似乎不錯。但是別忘了,現在是崇禎年間啊,就算餘風再傻,也知道,這是明朝最後的一個皇帝,明朝就是亡在他手上的,眼下看來似乎還算平靜,但是,過上幾年,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這些猛人就要出來,像篦子一樣,將地方上篦個遍,要是運氣不好,外放到河南,陝西地面,那還不如自己直接上吊了實在,免得到時候,被流民煮食了。
眼下之際,倒是讓自己的生活有點保障再說,餘風可是知道,雖然自己現在在山東,但是,大亂一起,這山東也未必是什麼太平地方,餓殍遍野,饑民千里可不是書上簡單的寫的幾句話,到了那時,自己可是要切切實實的面對的,那個時候,可就不是考慮怎麼過好日子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要活下去的問題了。